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朱翊—TW博客

关于互联网热点信息及IT产业关注的个人原创评论博客

搜索

脑洞:Google借道搜狗返华的玄机

今天有脉脉网友爆料,搜狗搜索的结果信息中,出现了来自Google的内容。此爆料者身份似是搜狗员工,并猜测此举可能是搜狗将与Google合作。而就在不久前脉脉上同样有人发出王小川身着正装满面笑容地从Google大厦中走出的照片,当时也有“搜狗召唤大表哥”的猜测。几件事联系起来想一下,貌似暗藏玄机:Google是不是要借助搜狗重归中国了?

此前Google高端施密特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他们并没有退出中国”;王小川曾在Google的阿尔法狗胜利时给搜狗全体员工放假一天;同时加上最近搜狗与Google的爆料,不由得让人猜想到Google和搜狗的合作公布只是时间问题。


Google返华势在必行 搜索业务结盟返华可能性大

6年前,Google发表声明退出中国市场时,留下了办事处和500名员工。

之后,施密特等高管在针对此事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表示内容,也以“业务调整”为理由回应撤出中国市场的原因,并未明确指出是因为网络审查原因撤出中国市场。之后,随着自2010年开始的移动国互联网浪潮,越来越多的网友认为中国市场是Google的不二之选,因此于情于理来说Google都有重返中国市场需求。

而能辅以这种论点的原因,还在于Google公司此前的表态。

在此前的一份接受媒体专访过程中,前谷歌高管田行智此前曾就谷歌返华发表评论称“谷歌需要中国市场,进入中国市场后,他们可以向其他服务扩张。他们需要一个桥头堡,那个桥头堡就是Google Play。”另外,Google官网在今年3月27日晚被大量中国用户顺利打开的情况,也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可能。在这些种种迹象背后,Google无论是基于搜索需求还是移动互联网态势回归中国,都有着明确的动机。

但中国互联网发展局面今非昔比,已经离开中国6年之久的Google重新返华,还能重拾旧日荣光吗?

这正是大多媒体和舆论人士关注的焦点。因为对今天的中国互联网局面而言,无论是搜索市场还是移动互联网发展势头而言,Google单纯依靠6年前的方式重返中国市场已经不具备太大意义,因此通过结盟中国本土互联网企业,或许将是Google重返中国的最佳选择。在这样的背景情况下,Google借道中国本土企业重回中国,于情于理也均在情理之中。

Google与搜狗暧昧 返华或借道搜狗?

中国市场对于Google来说有着巨大的诱惑力,但对于耿直孤傲的Google来说,直接返华确实难度重重。而从日前搜狗与Google的亲密接触行为来看,可以推测:Google或与本土企业合作、借道本土企业方式重回中国市场——在目前的中文搜索格局上,搜狗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对象。

首先,搜狗的市场成绩近几年显著提升,发展前景被看好。根据搜狗公司2016年2月1日发布的财报显示,搜狗公司2015全年收入近6亿美金,其中2015年第四季度营收1.66亿美元,单季盈利突破3100万美元大关,实现了连续8个季度盈利目标。在这种高速发展态势下,搜狗公司通过融合外部资源打造一个更全面、更易用、更便捷的搜索引擎,对搜狗公司而言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其次,中国市场用户亟需外文搜索。根据艾瑞MUT数据显示,目前搜狗移动搜索流量份额为14.4%,移动端月活数4.6亿,在这庞大的数据背后是巨大的用户需求市场,因此搜狗和Google结盟的话,也意味着有海外信息检索需求的用户可以通过搜狗实现更便利的信息查询结果,对于普通用户而言,这种合作方式将意味着便利和效率。

再次,广告主也亟需搜狗+Google搜索结合模式。对广告主来说,投放广告需要考虑不同搜索引擎及用户覆盖人群,而搜狗与Google合作的话,意味着广告主的广告投放可起到最大化效果。

另一种猜测:Goolge不直接回归,但内容接入搜狗

此前Google回归中国一事沸沸扬扬,随着此次搜狗高管出现在Google办公室的痕迹、以及Google此前的表态等等角度来看,Google回归中国的结果都有着明确的可能性,但鉴于这个重大事件还有待证实,因此也不排除Google或用另一种方式回归。

那即是Google仍然不回归中国,但是其搜索内容接入搜狗。

Google离开中国已经超过6年时间,而这6年时间也是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年代, Googl已经错失了这个最美好的黄金机会。从目前情况来看,如果Google回归中国方式并不能带给Google巨大利益,那么选择与中国本土搜索合作而不回归中国,这对于Google来说也是良好选择。

上周苹果公司宣布10亿美金投资滴滴,今天Tim Cook跟柳青“亲密接触”,其实是国际国际科技巨头们“转变思路”来公司开疆拓土的信号。

此次被爆料的搜狗“产品内测”出现Google搜索结果,或许即将开启某种可能。

(完)

作者:朱翊,科技自媒体、知名意见领袖。
微信:izhuyi
微信公号:zhuyiweixin

版权说明:在标注作者名称及出处情况下,欢迎转载本文且无须支付稿酬,亦无须征得本人同意,但切记标注作者名称及出处。


Tags:

星期二, 05月 17th, 2016 互联网 没有评论

360亿元买域名,值得吗?

从360董事长周鸿祎 、360总裁齐向东,到整个360公司,都有浓重的搜索情节 。

为了践行这个情结, 360公司在这条追逐梦想的路上,都付出了极为不浅的代价。从360安全卫士之前整个奇虎公司主营业务全是搜索,到如今360公司豪掷亿元购置360.com域名, 360公司在这个过程中的专一与虔诚之心,都无不让人自惭形愧。对比国外巨头Google、国内搜索百度,360对搜索的执着态度,委委实实是真爱,不掺杂任何杂质的深爱。

爱得越深,便是痴狂,360的搜索之心,便是这种痴狂。

只是,豪掷亿元的代价,可否带来更大的意义?

1、亿元豪买域名,意义何在?

域名是互联网的稀缺资源,在品牌保护和商业应用方面,一个好的域名自然是最便利的沟通桥梁。此前腾讯花费千万人民币购置qq.com、京东花费3000万元购置jd.com、小米花费2000余万购置mi.com等等现象,无一不在说明互联网公司对品牌保护的重视程度。只是,和360相比,腾讯、京东和小米购置的域名价格,仅仅只是360购置的十分之一、三分之一和五分之一。

对于一个市值远远不及腾讯、京东、小米的互联网公司而言,360的这个举动不是真爱是什么?

真爱之下,我们看看360.com目前的用途是什么–没错,当用户打开360.com的时候,便会发现这个过亿身价的域名是跳转到好搜页面……360花费亿元购置域名仅仅为一个跳转,这种代价,合适吗?相信大多名言人都会觉得,过亿代价的域名只是一个跳转,这是典型的浪费。毕竟好搜现在已经有haosou.com、so.com和sou.com等价值同样不菲的域名。

周鸿祎和360肯定都不是傻子,耗费过亿代价收购一个域名,绝不仅仅只是为了跳转,而进军国际市场,或许才是360收购这个域名的真实目的。事实上,一些行业人士早已在此前流传好搜将进军国际市场,只不过让人意外的是360最终选择了360.com作为国际市场的切入口。毕竟,360.com无论在品牌传播和扩散方面,都较之其他域名有着极大的便利之处。

因此,不难看出,360耗费巨资收购360.com的真正目的,极有可能是为了进军海外市场而做的筹备工作。对于好搜而言,haosou.com、so.com和sou.com已经足够国内市场使用,而360.com作为海外国际市场自然也是再贴切不过。另外,360目前作为百度在国内最强劲的竞争对手,百度相继布局海外市场的策略,也势必会对好搜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这种情况来看,360将搜索业务布局海外紧跟百度死磕也当属情由。

那么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360耗费过亿资金代价收购360.com,虽然在价格上是笔不菲的代价,但是从长远的市场策略来看,这个选择还是正确的。1.06亿人民币虽然已经非常昂贵,但其寓意的未来空间更具想像;放眼未来,这应该是360购买这个域名的最直接目的。

2、一名两用,搜索的入口战略

360在这个时间点上的动静不小。

除了耗费重金购买这个史上最贵的域名之外,360此前还向大神手机投资了4亿多人民币并占股45%,除此之外,坊间还传闻即360或许和出售360.com的沃达丰合作做手机。在这些已经得到证实的和未经证实的消息中,360在手机领域将有所行为的迹象,已经不再是秘密。

那么,在相继进军手机业务的当前时机,360不惜耗费重金购买360.com,其必然有部分因素也是基于移动互联网入口的考虑。

手机是移动互联网的终端链接工具,而搜索在整个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中所占据的比重,自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手机助手、手机浏览器,还是搜索APP,都需要强大的搜索技术后盾,而这个重任,非搜索莫属”。从这个层面来看的话,便不难看出360重金购买360.com的域名,实在不仅仅只是一个跳转需求,而是国际品牌+移动终端入口双重需求的结果。

百度坐拥国内第一搜索巨头的前提下,好搜势如破竹抢占30%市场份额,虽然这样的增长速度已经完胜搜狗、有道等二线搜索,但好搜要实现与百度在PC领域平分天下局面,目前来看也委实不易。那么,在PC时代暂时无法与百度平分天下,那借助移动互联网入口实现赶超百度,这或许正是好搜的市场策略–毕竟,360在移动互联网上的优势较之百度,可是将后者严重甩开三条街。

 Tags:

星期五, 02月 6th, 2015 互联网 没有评论

好搜独立,三分天下成历史

前些日子,360搜索宣布推出独立品牌“好搜”,正式走上完全独立化运营。

360对这个决定有着多方面的解释,第一个解释是360搜索推出2年以来,已经为数以亿计的用户提供了专业的搜索服务,因此独立品牌将有助于360为用户提供更专业的搜索服务。另外一个解释,是360搜索迄今已经占据30%市场份额,因此推出独立品牌将意味着将推进更精致的产品与搜索服务,以为中国网民提供更加纯净和易用的搜索体验。

无论哪一种解释,360如今的选择都有着切实的必然性。对于中国的搜索引擎市场而言,在有道无以为继、搜狗缺失独立、Google远离中国的市场情况下,整个搜索引擎市场也当仁不让地剩下了360搜索和百度两个冤家相争,而这种局面,也可以看成是360搜索的成功。毕竟2年超过30%的市场份额,其实已经间接地证明360搜索完全赶超了有道、搜狗,奠定了百度之外的中文搜索引擎第二局面。

1、未来搜索,或只剩好搜与百度

Google拥有无与伦比的产品体验,但当年负走中国之后,Google未来能否重回中国仍然是未知数。Google之后,本土搜索引擎阵营中,搜搜与有道一者夭亡一者式微,使得二者均逐渐退出搜索引擎市场。剩下的搜狗原本可以与360搜索、百度三分天下,但随着搜狗投入巨头怀抱之后,三分天下的壮景也自此成为历史。360搜索在这种壮景下推进市场,于情于战略都说得过去。

和搜狗模式有着类似情况但又完全超越搜狗的地方,在于360拥有比搜狗更夯实的渠道和流量基础,虽然二者都是通过浏览器和客户端带动搜索流量,但360浏览器与360安全卫士的体量,自然比搜狗浏览器和搜狗输入法带动的流量要大得多。另外,360在无线端的流量,正是其他搜索引擎所不能赶及的优势(搜狗也有无线端产品,但体量无法与360无线达成同一量级)。

而对360有利的一个优势还在于用户积累。

360通过多年的发展,早在用户数量上积累了不错的基础,因此在客户端+用户的基础上实现流量转化,这正是360搜索能快速崛起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360也几乎是行业内最重视用户体验的产品驱动型公司,其在基于强大的流量基础上推出的搜索引擎,也同样具备了不错的用户体验,这样的优势也使得360搜索得到快速成长。

因此,可以迅速斩杀有道、搜狗,直线逼近百度、2年时间即完成30%市场份额积累的360搜索,在通过客户端、用户、无线端等多种因素组合之后,其逼近百度的成绩已经足以证明:原本应该三分天下的搜索局面,未来将只会剩下平分天下局面。换句话说,未来的搜索市场或只剩下好搜与百度,其他搜索引擎边缘化将是必然。

2、好搜独立,去360化更具竞争力

从奇虎到360安全卫士,再到好搜,360搜索的这一路走的时间不长,但每个阶段的重点却是明晰的。比如,奇虎的重点是社区搜索,360安全卫士的时间段是安全与解决方案,那么搜索阶段的任务,则更应是以搜索为中心的为用户提供信息检索服务。

基于这样的梳理,便不难发现好搜的独立,无疑将在品牌沉淀方面给予用户更便利的使用体验。

首先,好搜独立后是单纯的搜索品牌,而不是360安全业务相关的附属产品,在专业上和品牌沉淀上更能给用户归属感。和百度、有道等中文搜索品牌一样,好搜通过独立品牌的方式划开了与360安全业务的范畴,使得好搜在未来的发展空间上更有优势。对于未来迎击百度,独立后的好搜更有着鲜明的个体与灵活的形象。

另外,好搜独立启用全新域名haosou.com,双拼方式更习惯中文用户。

第三,好搜在搜索上主打用户服务,这与360在秉承安全服务方面的理念虽有相同但又传承优点,其“不做坏事”的品牌slogan虽稍显简单,但不失为与360主打的用户服务一脉相承。如果好搜继续挂靠在360搜索旗下,那么几乎不能让人感受到好搜的全新魅力,而独立之后,不仅能传承360服务理念更能彰显好搜的专业与独到产品体验。

3、有别于传统WEB的搜索体验

和传统的WEB搜索方式相比,好搜在无线端的发力尤为可见。

无线端的搜索输入受限于终端屏幕大小,在输入内容及交互操作时亦有诸多不便,好搜在这种情况下推出的摸字搜索,却能给予用户最便利的输入方式。用户在正常使用这些终端设备的时候,不再需要一个文字一个文字地输入,而是通过触摸和识别的方式完成关键词检索,无论是微信聊天还是无线发送邮件,这样的搜索方式都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这种举动是一种有别于传统WEB网页的尝试,更是一种新的进步,当然其更大的意义,还是彰显了移动搜索的体验,原来还可以如此有别于传统WEB搜索。

这种预见性带来的畅享,便是未来的搜索可以在平板、智能手机、电视等不同载体上玩出不同的体验,和传统WEB搜索相比,移动搜索的空间和趣味更容易让人想像。好搜作为诞生时间晚于百度和其他搜索引擎的后来者,通过发力无线端方式实现弯道超车,这种策略一定程度上也彰显了好搜的市场策略。

而360在360手机助手、手机浏览器等无线端的优势,无疑又会再次协助好搜在无线端的搜索更上一层楼,这对于拉近好搜与百度、拉开好搜与其他搜索引擎的竞争距离,无疑又是一个全新的推进力。在这种局面下,未来搜索二分天下,并不是神话。

–完–

作者简介:朱翊,中国第一批blogger作者(11年blog写作经历)。知名意见领袖、互联网媒体人,逐一传媒公司创办者。长期关注互联网商业趋势与案例研究,涉猎TMT、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品牌传播与管理、家电数码等领域;目前从事公关、营销、品牌等管理工作。个人微信号:izhuyi;个人公众平台帐号:zhuyiweixin

Tags:

星期二, 01月 13th, 2015 互联网 没有评论

全额赔付或将加速降低网络欺骗率

全额赔付或将加速降低网络欺骗率

虽然很多人都在报纸、电视、网上看到或者听身边的人谈起现在的网络欺骗有多猖獗,但可能觉得还离自己很远。其实不然,据统计,仅仅钓鱼网站就让国内网民损失超过300亿元!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就这还不包括其他形式的网络欺骗。而因搜索引擎上的垃圾认证、推广网站而蒙受损失的更是难以估量,因为其存在隐蔽性好、用户维权困难等诸多原因。

要想解决搜索引擎上垃圾认证、推广网站过多的问题,最好的方法不是靠法律,不是靠道德,不是靠搜索引擎的自律,而是要靠竞争。我们都知道,当年的杀毒软件可谓天价,但随着杀毒软件公司越来越多,价格越来越低,最终形成了免费模式,而且不管是杀毒效果还是服务质量都比一家独大的时候要好得多。每个行业都是如此,只有竞争才会有发展,只有竞争才能够进步,才能够让用户受益。因为盲目相信搜索引擎上的垃圾认证、推广网站的真实性,很多网友上当受骗已经数见不鲜,这也占网络欺骗的很大一部分比例,此时只有竞争,才能快刀斩乱麻。

原本百度搜索一直靠自己在国内搜索引擎市场的垄断地位大搞竞价排名,大搞无鉴定的网站认证、推广,借此敛财。但面对竞争对手的步步逼近,还有自己在移动端的颓势,不得不先将绝大部分注意力放到自己的老本行搜索上。为了挽回网友的信任,2013年4月左右,百度推出消费者权益保障计划,宣称将会对自己的一般推广承担2000元赔偿责任,医药推广5000元的赔偿责任。

而百度搜索的最大竞争对手360搜索自然不甘落后,于近日推出欺诈推广全赔计划,承诺对网站经营者通过360搜索推广服务发布恶意欺诈信息和钓鱼网站所导致的用户直接财产损失承担先行赔付责任。可以说就是在竞争的压力下,360搜索迈出了强劲的一步,展示了对自己网站认证、推广实力的信心,大肆抢占搜索引擎的市场份额。百度搜索自然不能被挑衅了还无动于衷,十余日后宣布在网民权益保障计划发布三个月之际,对该计划进行全面升级:网民使用百度搜索,如遭遇搜索推广结果中因假冒、钓鱼欺诈等网站受到损失,只要提供相关证据,百度将不设上限进行全额先行保障。

作为搜索引擎市场的两大巨头,它们肯定会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这就意味着以后通过这两大搜索引擎认证的推广网站购物、消费等,不用再担心被欺骗,不用再担心钱财受损失,也不用担心货不对版。因搜索引擎上的认证、推广网站而蒙受损失的网络欺骗是互联网上的重灾区,也许通过这种全赔的服务可以将之完全解决。以此,网络欺骗的数量、总额将会呈直线下降趋势,甚至在以后会延伸到网络欺骗的其他方面,将整个互联网的风气为之肃清。

这就是竞争带来的好处,只有竞争才能促进发展,才能让整个行业呈良好态势前进,才能形成正确的、健康的生态圈。搜索引擎市场的竞争表面上看是争夺份额,实际上却是在争夺未来的话语权和主动权。不过用户不用管那么多,哪个好用就用哪个。

Tags:

星期五, 08月 9th, 2013 互联网 没有评论

搜索引擎阵营在发生些微变动

文/朱翊

  搜索改变世界,这句话用来形容搜索引擎在互联网的影响毫不为过。搜索引擎在互联网领域的影响力也带来了巨大的商业竞争局面,从雅虎到百度搜索、微软搜索再到谷歌搜索,在这个领域里的持久抗争和你争我夺已经成了搜索引擎世界的规则;而在这个规则后面,真正关联着的是商业模式、用户及机会。

  因此我相信对于世界级的几大搜索引擎服务商来说,其存在的意义已经越过了简单的“活着或是发展”的需要,在瞬间万变并且充满不可预知结果的互联网信息面前,打败其他对手的威力才应该是搜索引擎表面看似和谐背地磨刀的面目。今年六月的时候,微软发布取代live Search的Bing搜索引擎,在无限众望与信心面前,Bing的市场仍然无法超越Google。同时,今天微软CEO表示,微软无意收购搜索引擎对抗谷歌

  目前来看,搜索引擎阵营正在发生细微变动。

  各自的归路

  我之前曾经说过,在桌面客户端近乎垄断地位的微软,在互联网领域却一直是个刚进门的孩子;而微软在搜索引擎领域方面的成绩表现,也无异于说明了其在互联网这方面的劣势。不过,在今年六月的时候,微软推出Bing取代Live Search的举动,也可以看成是微软进军互联网的大脚步。作为寄予厚望的Bing带着无数怀疑与期盼的目光来到这个世上,所幸其在市场上的表现应该让微软还算满意

  随着Bing的诞生,之前业界一直盛传的微软雅虎收购案也落下序幕。在微软宣布推出Bing的时候,微软收购雅虎的迹象已经完全消失,虽然最后雅虎和微软的结局是以“微软雅虎宣布达成搜索广告交易”作为结束形式,但这已充分说明此次合作应该达到了二者合作的高度,至于微软收购雅虎的迹象,我觉得可能性已经为零了。虽然后来多起传闻说微软对雅虎搜索的收购之心仍未死,但这已经不可能再造成微软收购雅虎的进程。

  于此,搜索领域里的目前情况,大体来看,百度和谷歌仍然坚守在自己的领域里苦干;微软Bing因为有了雅虎搜索流量的注入而在某一段时间里也会属于苦干,而雅虎在获得向Bing贡献了流量之余却得到了货真价实的收入,对于搜索本身,它暂时不会苦干。

  谷歌和微软将狭路相逢

  我觉得,在搜索引擎市场上,微软和谷歌的相逢结果已经不再仅仅是勇者胜的问题了。在搜索引擎领域,中文最大的搜索引擎百度先放一边(百度是中文最大搜索引擎但不是世界级搜索引擎,在广域性方面不可与谷歌和微软比较),在其他二者微软Bing和Google之间,二者的火拼才应该是业界的焦点。因此Bing收购微软的在线广告交易、在中国发展适合本地化的搜索等相关动作和谷歌创始人亲自出马,改进Google算法等行为已无异说明了在这个搜索引擎领域里的大战。

  在我信誓旦旦地相信微软和谷歌终会狭路相逢的时候,微软CEO出面表示无意收购搜索引擎对抗谷歌。对于微软CEO鲍尔默的这一说法,我的解释是微软对抗谷歌的方式不仅仅局限在收购搜索引擎上,但也不代表微软为了对抗谷歌不会采取其他更有效果的竞争方式。这说到底其实就是一个方式的问题,不管从哪方面来看,谷歌和微软在搜索引擎市场上的火拼势必会成为以后的一个必然焦点。

  一方面是Google赖以起家的产品,另外一方面是占据互联网领域市场对于自己的意义,在二者对搜索引擎市场均不会退步的前提下,大战自然也成了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虽然目前看来当前的搜索引擎市场仍是一片歌舞升平的现象,但不代表未来也会如此和谐。

  准备兵粮

  本周一的时候,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表示,微软无意依靠收购搜索引擎对抗谷歌。如果前面说得没错的话,我想微软和Google的搜索引擎之争将会是一场全新的局面,至少微软和Google在看不见招式的竞争场面里不会使用一些已经属于陈旧的方法。

  微软参与对抗Google的方式会不会通过收购搜索引擎来实现,这个我并不知道,但对于鲍尔默的发言,我觉得很大程度上有着肯定的因素。到今天为止,Google已经不再是一家被打败的公司,对于Google这样的公司,鲍尔默也明白微软不可能通过收购几家公司就你能打败Google,因此,鲍尔默说微软无意依靠收购搜索引擎对抗谷歌的背后因素,我想很大程度上是微软还是打算通过Bing的力量去争夺Google的地盘;而对于Bing的如此架势,Google也并未坐等闲视之。

  微软不打算通过收购搜索引擎参与Google的竞争,那么通过收购搜索引擎也自然不是一种好办法,作为微软的CEO,想必鲍尔默也明白这样的境况。那么在排除收购搜索引擎作为对抗谷歌的方法之外,我能想到的就是微软打算壮大自己的Bing的力量了。

  从鲍尔默的话语到Google创始人督战,有理由相信,目前的搜索引擎正处于兵粮储备阶段。(朱翊/文)

本文链接http://zhuyi.org/blog/post/493.html

Tags: ,

星期六, 10月 10th, 2009 互联网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