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京东3C发布了“2016年京东手机年度数据盘点”榜单,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小米、三星、vivo和OPPO等厂商均悉数上了营销排行榜,但一些主打互联网概念的手机品牌则意外地跌出排名之外。从榜单公布的数据分析来看,呈现这两种巨大差距的榜单排行差距,主要缘由在于两种手机品牌在营销模式等方面的不同选择结果而导致。
比如以小米、三星、vivo和OPPO为代表的手机品牌几乎采取了多维度的营销策略,而跌出榜单的手机品牌在营销方面,则几乎选择了纯依靠自身官网的单一互联网电商模式。这两种营销模式导致的最终结果,便是前者因为具备了多营销渠道而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一定程度的销量,而后者则因为过于依赖单一的品牌官网电商模式,因此不可避免地导致了销量寡淡的结果。
除此之外,两种模式的手机品牌在策略、思维、资源等方面的差异,也造成了不可同日而语的营销结果。
“单兵作战”模式:互联网手机大溃败的直接因素
在京东3C公布的这份手机盘点榜单中,主打互联网营销概念的手机厂商跌出榜单其实并不意外,在营销策略上固执地采用单一的电商销售模式,几乎是这种手机品牌大溃败的唯一因素。
这些主打互联网电商营销概念的手机品牌几乎都单纯地认为,采取互联网电商模式具有去中间化、省略中间商与代理商利润从而降低营销成本等特点,因此一刀切地将互联网电商模式作为其手机产品销量的唯一寄托。但遗憾的是,这些手机品牌并没有深刻地认识到,手机产品作为与消费者生活最为密切的通讯工具,其体验要素远远大于机器本身的成本关系。如果一味地将营销希望寄托于官方电商平台,那么在消费者购买渠道上的体验缺乏(只能从官网购买)的劣势,便会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的第一因素。
另外,官方网站的电商模式带来的另一个恶性结果,便是导致消费者缺乏公正、客观的产品了解方式。
比如一款手机产品在京东平台上,消费者可全方面了解到这款产品的各种特点(优点、缺点),但如果在官网网站上,消费者几乎无法获取这款手机的不足之处。与京东等平台相比,官网的电商模式只发挥了销售作用,而京东这样的3C平台则在发挥销售作用的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了产品了解、互动、媒体参考、社区交流等多元化作用。小米、三星、vivo与OPPO等厂商采取多元化营销渠道的策略,很大程度上正是来源于京东这样的第三方平台提供了消费者有着刚需的产品体验平台。
这种情形导致的直接结果,便是大多消费者更倾向于京东之类的3C平台购物,尤其在京东较之官方品牌电商网站更具物流、售后服务等优势的情况下,手机品牌的电商官网几乎无任何优势可言。
其他方面,手机品牌官网在流量、平台影响力等方面亦远落后京东平台的原因,也成为纯互联网概念手机打溃败的主要因素。
多元化营销:手机厂商的次时代竞争武器
纵览京东3C发布的2016年手机年度数据盘点资料不难发现,从巨头三星到新锐小米、营销先锋vivo和OPPO,这些手机厂商不约而同地采取了多元化的营销策略,几乎是它们取得营销胜利的决定性因素。特别是与京东3C等平台的结盟和亲密合作,不仅使得这些手机厂商在销量上实现了质的飞越,而且在品牌、用户忠诚度、媒体美誉度等方面亦实现了不可估量的市场效果。
京东3C拥有完善的手机品牌营销所亟须的全方位优势因素,不仅可为初创企业提供渠道战略、营销战略、运营战略和金融战略的四大势能服务,而且亦可为国外、巨头品牌提供跨境物流、电商运营、营销推广、分销渠道等综合营销解决方案。比如京东为三星Galaxy S7策划买断银河系线上线下整合营销,帮助三星S7预约量完成650万销量,以及京东基于大数据为vivo X7推出星空灰定制版、以及小米5s/5s Plus在京东首发等案例来看,京东这样的平台为手机品牌提供的营销助力可谓天梯般的捷径。
毕竟和单兵作战的手机品牌官网渠道相比,京东平台还拥有5万配送员、15万乡村推广员、800家县级服务中心、1300家京东帮实体店、1400家京东派校园店,可覆盖到1-6线城市和农、现已建立1500家乡村服务站,拥有超过20万名乡村推广员的绝对性优势,这些优势对于手机厂商而言的意义不言而喻。
在这样的优势基础上,这些主打多元化营销策略的手机厂商又辅以自身在不同领域的营销特长(如vivo的娱乐营销等),实现多渠道营销并进的策略方式,自然可最大限度地保障自身在营销上的绝对优势。
手机产业或迎新拐点:协力合作或成未来主流
随着市场竞争趋于饱和状态,以及消费者的需求正呈多元化发展的迹象,手机市场的竞争正迎来全新的拐点。
一方面,具备技术研发、设计、营销、专利、供应链等多维度优势的手机企业,势必会在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到更多优势,进而完成大市场份额的扩张和积累;另一方面,饱受资金、人才、营销渠道和品牌知名度的新锐手机厂商,亦会通过差异化优势(比如主打情怀理念)完成最后的市场份额瓜分。在这种日趋激烈的产业竞争中,手机行业的整体发展将步入一个更加激烈的竞争时代,一些不具备竞争实力的手机品牌或就此倒戈。
但不管对于优胜者还是艰难者而言,这种激烈的竞争环境,都使得不同的手机品牌企业在长远发展方面,都必须接受协力合作的特点,即与可弥补自身不足资源的合作伙伴合作,以实现强强联手的优势共同开拓更大的市场份额。小米、三星、vivo和OPPO分别作为性价比、旗舰配置体验、线下渠道和娱乐营销等模式的代表,在各自享有绝对营销优势的基础上仍然选择与京东3C合作,即是典型的协力合作模式的体现。
这种迹象,一定程度上可视为手机行业发展的新拐点。
但同时,这种迹象一定程度上也或许将成为手机行业的分水岭,其在割裂现有手机市场现状的情况下,重新构建一个新的产业模式和行业未来。
(完)
作者:朱翊,科技自媒体、知名意见领袖。
微信:izhuyi QQ:87108198
微信公号:zhuyiweixin /cnitnews版权说明:欢迎转载,但转载前请先联系。
自2010年起,互联网思维开始盛行智能手机业界,各手机厂商竞相通过子品牌、新营销、全品类等策略和方式粉墨登场,以期通过别具一格的竞争方式抢占智能手机的红利高点。然而5年时间之后,智能手机大潮的风停了,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从空中坠落在地,它们中的大多数要么折戟沉沙,要么前功尽毁,无一例外地遭遇到了史上最惨不忍睹的行业发展拐点。
但拥有资金、技术专利、渠道和产品品质的少数厂商,则幸运地成为这个市场的王者,尤其是在历经了这场风口红利的拐点之后,它们开始用不同的策略和方式重新征战市场——谁能顺利飞跃风口,谁或将成为引领行业发展浪潮的先锋队。
互联网手机拐点来临:风口熄灭下的众生态
在由IDC最新发布的《IDC全球手机季度跟踪报告》报告中,华为、苹果和三星以巨大的出货量和市场影响力,当仁不让地成为智能手机领域的 “花果山”组合,而OPPO和vivo同样以优秀的出货量击败其他众多品牌紧随其后。不过,让人意外的是,在这组前五甲的榜单中,小米意外地消失了踪影——这个曾经创造了营销神话的手机品牌,目前反而步入了难堪的窘境。
虽然在出货量上跌出前五甲,但这并不意味着小米的智能手机征战完全失败。在智能手机市场上,比小米更惨的手机品牌是已经倒下的大可乐和IUNI,作为这场智能手机红利风口的牺牲品,大可乐与IUNI的半途陨殁也正预示了缺乏资金和产品实力的手机品牌的末路结局。随着整个市场步入更加激烈的多元化竞争时代开始,未来势必还会有更多手机品牌走向终结。
在这种以“花果山”一览众山小、其他不具备生命力的品牌纷纷倒闭之间,还有一种正积蓄力量蓬勃发展的品牌成为市场上的中坚力量。这类品牌同样经过艰辛的市场洗礼,但其却因为具备明确的发展方向和正确的产品打法模式,继而成为智能手机市场上不可忽略的新力量。在这个阵营里,荣耀堪称颇具代表性的品牌。
产品与营销齐飞:手机品牌们如何飞跃风口?
一个不得不面对的事实:在互联网手机拐点来临之际,所有的手机厂商都在卯劲狂奔。
“花果山”阵营有着多年的技术与产品优势,在智能手机发展大潮中,它们在技术、营销、创新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投入与积累,因此在品牌认可、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均有先发优势。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它们也将继承这样的优势在行业里持续发力。这里面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华为,除了目前在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销量超过三星之外,前不久起诉三星侵权的官司,更是折射出中国制造在国际竞争方面的后起之势。
小米、魅族等阵营以中低端机打开局面,但并未在高端机市场占得一席之地,无论是魅族还是小米先后尝试的高端策略,都无一例外地无功而返。从目前小米推出1499元的小米MAX和魅族革新魅蓝系列产品的频率来看,未来一段时间,小米、魅族这样主打性价比的手机品牌,其策略仍主要以中低端市场为主。对于小米和魅族这样的厂商来说,其目前的处境可为“成也低端、败也低端”,在当下消费升级、产业升级的大趋势下,若不转换思路、调整战略,极有可能一夜之间烟消云散。大可乐就是前车之鉴。
vivo和OPPO的线下渠道和重营销的方式完全有别于其他手机厂商的商业模式,这两家厂商主打的线下门店对于一二线之外的城市地域来说,几乎垄断了这些中小型城市消费者对手机产品可能的认知途径,加之这两家同属段系的厂商惯于在娱乐营销、体育营销上耗巨资,以大手笔、广撒网的办法网罗受众,也保证了各自的巨大出货量。当然,vivo和OPPO在营销模式上的重投入带来的利好效果,除了保证出货量之外,其品牌溢价能力也要远高于大多手机厂商。
而以荣耀为代表的厂商则是产品型模式的代表,这家着力产品与体验的厂商与其他主打性价比、渠道、营销的厂商不同,其目前的策略是通过打磨更好的产品品质、应用更多创新科技来构建竞争壁垒。今年5月10日发布的年度旗舰荣耀V8身上,其产品本位的战略体现得越发明显。荣耀V8配备5.7寸的2K屏、双摄像头、智灵键……,这款搭载多项货真价实黑科技的全新产品一经亮相,即刻在市场上引发关注。
在众多手机品牌仍旧执着于以营销决胜负的中国智能手机江湖,荣耀这种回归初心,从产品品质、创新、体验出发的策略,委实是一种另类打法。
行业拐点之后,新的竞争或刚刚开始
在这轮“破风”的手机竞争新征程中,荣耀是值得关注的另类焦点。
其他手机厂商几乎都是延续之前的打法,荣耀则以新思路,开创新模式,尤其是有着彪悍配置与卓越体验的荣耀V8的诞生,一定程度上预示着荣耀品牌2.0时代的到来。此前,荣耀对标小米,其内部高管甚至不讳言对后者有过“像素级学习”,然而,通过短短数年时间的成长,如今,荣耀在口碑、渠道体系建设、客单价、成长性等方面均赶超小米,在这种情况下,重新构建未来发展战略已经箭在弦上。此次荣耀V8为起点的V系列旗舰的诞生,预示着荣耀已经在发展方向上有了更加高远的站位和思路。互联网手机模式,目前已不再能框定荣耀的发展方向。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品牌、产品2.0进阶的同时,荣耀还加强了线下渠道的建设(比如与苏宁线下门店合作等方式),这些举措不仅令荣耀的渠道建设和服务体系多元化,更意味着荣耀在抗风险方面的能力得到加强。和其他手机厂商相比,此时的荣耀,既有线上的互联网经验,线下渠道布局的后起之势也非常强劲,加之依托华为的雄厚研发实力、创新基因和对品质的严控、对用户体验的执着……在众多面向上,荣耀构筑的竞争壁垒都堪称坚固。
在智能手机行业格局大变的这个当口,新的军备竞赛即将展开,大战当前,只有如荣耀般提前布局、占据先机的厂商,才能成为新一轮淘汰赛中的幸运儿。
(完)
作者:朱翊,科技自媒体、知名意见领袖。
微信:izhuyi
微信公号:zhuyiweixin版权说明:在标注作者名称及出处情况下,欢迎转载本文且无须支付稿酬,亦无须征得本人同意,但切记标注作者名称及出处。
这几天,如火如荼的MWC 2016大展正在巴塞罗那召开,全世界的数码、通讯及智能设备厂商均瞄准了这一世界性宣传窗口,不遗余力地向外界推送和传播它们的新技术、新产品。
中国厂商是这里面最为明显的代表厂商。
这是因为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庞大的用户市场基数,同时在生产和制造方面,中国也一直都是最重要的供应链与生产制造基地。因此对各大参赛厂商来说,通过MWC 2016大展这一世界性窗口发布它们的新技术、新产品的举动,无疑会使得其在聚焦媒体关注和公关导向方面更为有利。于是,不同参赛厂商纷纷祭出的拼硬件、比跑分、拼新奇等方式,几乎成为中国厂商在新型智能设备市场上的形象代名词。
但是,在当前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时代,单纯拼“跑分”还有意义么?
从MWC展说起:中国智能手机如何跳出硬件的坑
和往届MWC的特征略有不同,今年的MWC 2016大展除了传统方式的各种“产品秀”之外,一些参赛厂商还将精力放置在产品的硬件参数方面。作为中国硬件数码产品的惯有现象,这种特征在智能手机和其他智能型产品身上均有着较深烙印——虽然这种宣传秀方式早已在国内被大多用户和媒体吐槽,但这些厂商的兴致仍然不减当年,它们固执地认为只要参数上去了,产品的体验就一定好而消费者一定会买单。
这种固执得近乎偏执的思路对这些手机厂商来说,更像是一个自己给自己挖的坑。
因为沉湎于自我陶醉的精神世界中,这些手机厂商并不会在参数意外的工作上付诸精力,特别在大量厂商逐渐被这股风气侵染之时,整个行业所面临的局面几乎是一片缺失方向的迷茫。在中国智能手机发展的数年时间里,这种局面的突破仅有为数不多的几家智能手机厂商在试图开创全新的局面。
华为是深谙通讯技术与专利积累的生产制造企业,在多年的专业经营中,华为今天的口碑和品牌在海内外都有着杰出声誉。另一家专注体验和创新的本土厂商OPPO,则先后通过在VOOC闪充和拍照体验方面的全方面进取和突破,力图给消费者带来别样感受(OPPO此次还在MWC 2016会展上展示了最新的闪充和拍照技术)。其他厂商诸如Vvivo等,则通过追求Hifi音乐、极速系统反映等创新实现竞争壁垒,除此之外,其他智能手机厂商鲜有真正发力用户体验和创新的代表。
因为大多中国智能手机厂商已经深陷“参数”的泥潭不可自拔。
中国智能手机的红海市场:跑“分”意义何在?
雷军先生当年的“不服跑个分”开启了中国智能手机比拼参数配置的血刃战,在此后多年的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上,无数试图想通过比拼硬件参数但又缺乏资金、供应链等优势的手机厂商,纷纷倒戈在了漫漫征途路上。这些倒下的智能手机厂商,相信大多及至倒闭之时仍未明白它们倒闭的原因——那就是一味比拼“跑分”的参数比拼方式。
在智能手机发展早期,硬件参数确实能一定程度上提升用户体验。
但是,随着摩尔定律的迭代规律和对Android优化技术的成熟,目前的智能手机无论在硬件技术还是在软件调教方面,都较之前几年有了质的提升。在软件与硬件资源均趋于过剩的背景情况下,智能手机单纯比拼“跑分”的硬件参数就失去了意义。君不见,苹果手机在硬件配置上几乎是最差的手机品牌,但是苹果手机的体验却几乎是所有智能手机中最好的代表。
单纯追求“跑分”的危害性在于:大量追求跑分而存在的手机势必会在软件、系统、交互、设计等方面减少精力和成本投入,这样造成的破坏性局面即是智能手机不仅没有因为硬件的提升而改进用户体验,反而会因为其他方面的资源不足而破坏原有的用户体验。除此之外,厂商之间竞相比拼硬件参数的方式,一定程度上还导致了恶性市场局面的形成。
在近年来的发展过程中,一些有远见的厂商开始摒弃这样的思维方式,继而在创新、体验等方面进行突破和革新,前文提及的华为依赖既有的专利技术优势、OPPO追求VOOC闪充和拍照技术等方式,目前都是智能手机市场健康发展的新方向,这种方向也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未来。
“跑分”竞争已经式微,体验才是行业发展脉络
在智能手机的发展征途中,硬件参数一定程度上能推进手机的整体使用感受,但过于信奉硬件决定一切的条理,则带来的后果将是巨大的不可逆转的。事实上,从现有的智能手机发展过程来看,如今在市场上取得胜利的厂商几乎都不是通过硬件参数取胜,而少部分过于依赖硬件参数的手机厂商,则反而先后遭遇了滑铁卢或狙击战。而通过提升和改进用户体验、通过产品品质来取胜的手机品牌,则几乎成了当今智能手机的代表。
如果华为信奉硬件参数,那么其就不会耗费巨大财力独自研发芯片;如果OPPO懒于进取,那么其就不会有今天领先行业的的VOOC闪充和杰出的拍照技术……如果所有的智能手机手机厂商都一味去追逐无意义的硬件“跑分”,那么今天的中国智能手机将是另一个局面。从过往的历程来看,不难发现追求“跑分”的思维不仅对自己无益,反而还会联动产业前进受阻。
而华为、OPPO、vivo等厂商冷静地分析和探索全新竞争优势的举措,则代表了中国智能手机产业的健康方向,而从目前整个市场的发展状况来看,也不难看出市场的抉择要诀是体验与创新。在未来,这种市场选择结果也将持续影响未来——以用户为中心的体验和创新探索,才是整个智能手机发展的脉络线。
而“跑分”为代表的参数竞争,其式微之势自是理所当然。
(完)
作者:朱翊,科技自媒体、知名意见领袖。
微信:izhuyi
微信公号:zhuyiweixin版权说明:在标注作者名称及出处情况下,欢迎转载本文且无须支付稿酬,亦无须征得本人同意,但切记标注作者名称及出处。
5年前,移动互联网浪潮汹涌,一大批打着互联网思维和电商模式的手机品牌孕应而生,在掀起智能手机制造高潮的同时,更是将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推入了百花齐放局面。然而5年之后,移动互联网形势突变,一大批还未来得及向资本证明价值的手机品牌,或投入巨头怀抱或呈倒闭散伙状,不间断地上演了一场悲喜离合的商业秀。
新晋品牌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它们中的少数虽然熬过了2015年的考验,但这并不代表他们迎来2016年的一帆风顺。在产品、销量、渠道、售后等老生常谈的问题方面,它们无法全身进击的劣势,也对它们在即将开始的2016年市场里的生存提出来尖锐的挑战。
1、新晋手机品牌的2016年:情况不容乐观
在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初期,手机产业的发展方向以智能机普及为基础,大多手机厂商将元器件进行组装之后,便形成了早期的智能手机品牌。不过,这种情况在行业发展的第五个年头终于迎来改观–当前的智能手机已经不再单纯讲述参数,而是致力于比拼体验、渠道、生态链等新型的竞争方式。这种新的变化对于新晋手机品牌而言,则意味着新的市场洗牌考验。
(1)、新晋手机品牌劣势之一:缺乏技术积累
手机产业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企业,特别在手机行业发展到后期阶段,技术优劣状况决定了不同的市场分水岭。据相关市场调研数据,华为2015年全球出货量超过1亿部,这个耀眼成绩的背后,华为二十余年的通讯技术与专利积累是其巨大销量的主要因素。对比国内大多新晋手机品牌而言,缺乏技术积累意味着自身产品的缺陷无法弥补,在更加激烈的2016年,这样的新晋手机品牌将雪上加霜、前路茫茫。
(2)、新晋手机品牌劣势之二:缺乏渠道营销
渠道对于手机品牌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对新品牌而言,渠道不仅决定着手机产品的销量数据,而且还在售后、供应链、物流等环节方面发挥至关影响作用。
线上渠道是新品牌最容易起步的领域,通过线上营销造势以及粉丝运营可以快速的获得一定的知名度和最初的用户积累,但在2016年,这一切将变得尤为艰难,日益成长的线上营销成本和电商平台盈利化的趋势,让纯粹的互联网玩法举步维艰。线下渠道方面,虽然线下渠道的效率和体验更是远远优于线上服务的方式,但对于新晋手机品牌而言,无法在最开始阶段投入重金打造相应规模的渠道阵势,一定程度上也注定了其在2016年市场上的征战将会更加艰难。
更为严峻的是,目前来看,线上品牌小米、荣耀、魅族等企业已经形成了初步的托拉斯端倪,而线下渠道的传统领袖华为、vivo、等品牌的模式和体系优势也让线下渠道非小品牌可插足。根据2015年的最新调研数据,国内前三强中,华为、小米、vivo的销量达到了2亿台以上,其渠道优势正以几何形态扩大,对于新品牌而言,渠道红海已不分线上线下。
(3)、新晋手机品牌劣势之三:缺乏资本支持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状况用惨烈一词形容并不为过,在随着大可乐倒闭、一加撤销线下实体店、锤子代工厂倒闭等事件开始,越来越多的现实案例在证明新晋手机品牌离不开资本支持。但遗憾的是,大多新晋手机品牌除了早期的几轮投资外,本身在资本储备方面并无优势,对形势更加严峻的2016年来说,缺乏资本支持的新晋手机品牌或许熬不过这个冬天。
(4)、新晋手机品牌劣势之四:缺乏产品创新
自iPhone重新定义智能手机开始,一大批新晋手机品牌在设计、功能等方面竞相向苹果靠齐,但这种最终被现实证明行不通的模仿秀方式,并不会给自己带来一样的成功期望。对2016年的新晋手机品牌而言,缺乏产品创新等同于缺乏市场竞争,因此被收购或是悄无声息的倒闭结局也成为大多新晋手机品牌的最终结局。
2、新晋手机品牌应向优秀同行学什么?
缺技术、缺渠道、缺资金、缺创新……这些症状对于正处于焦灼期的新晋手机品牌而言,任何一个问题都可能成为击倒它们的绊脚石,在它们未来更加艰难的路程中,除了像优秀同行虚心学习潜心请教之外,它们并没有良好的备选方案可选。
(1)、虚心学习优秀同行之长处
华为拥有悠久的通讯技术积累,vivo拥有卓越的线下渠道、良好的产品外观设计和领先的跨界营销能力,这些优势对于新晋手机品牌而言,意味着它们可以在打磨与改良产品方面具备更好的参照标准。如果这些新晋手机品牌能端正心态认真学习华为、vivo的独家之长,其势必将会少走更多弯路。
(2)、脚踏实地构筑新竞争壁垒
处处模仿苹果不如做好某一细分领域,对于新晋手机品牌而言,构建新竞争壁垒或是翻身唯一条件。
金立主打超级续航、奇酷主推安全防范、vivo深谙Hifi音质与系统的极速体验……在这些手机品牌阵营中,通过创新型优势构建产品竞争格局的厂商,一定程度上可以为新晋手机品牌的全新成长提供新的示范作用。如果这些新晋手机品牌还沉湎于模仿苹果秀,那么其在2016年的出镜可想而知。
(3)、营销:学习同行突破求新
大多无法良性发展的新晋手机品牌几乎都中了“互联网思维”的毒–信封电商模式是最便利和快捷的营销方式,因此将全部精力诉诸于电商模式。然而,这种不加思考并且蜂拥而至的群盲模式,从本质上葬送了大多新晋手机品牌的大好前程,而相反在营销方面别出心裁的厂商,则反而在越发惨烈的市场竞争中活得破为滋润。
vivo是品牌营销方面的领航者,其除了无与伦比的线下渠道之外,各种跨界营销更是助其在手机市场所向披靡,无论是其联合中国好声音还是夺得印度板球联赛的冠名权,vivo从市场和用户关注方向做出的跨界营销,都提升了其与众不同的品牌特色。
对于2016年的新晋手机品牌,在营销方面学习同行的突破创新,这是这些新晋手机品牌有待迅速弥补功课的地方。
3、新晋手机品牌的2016年:洗牌或再临
2015年堪称智能手机洗牌元年,一部分手机厂商选择了投靠巨头苟延残喘,另一部分手机厂商则选择了更多领域的产品布局以挽救颓势局面,而剩下的最后一种手机厂商,则纷纷选择倒闭关门结局从此告别手机江湖。
但是,2016年的智能手机市场将不会就此迎来艳阳天。
一方面,新晋手机品牌在实力、产品、市场等方面的积累还不够夯实,无法与老牌厂商形成新的竞争格局;另一方面,老牌手机厂商在既有优势的辅助下无疑发展将变得越发顺利,这将直接增大新晋手机品牌与老牌手机厂商的竞争差距。在这样的情况下,2016年的智能手机市场再度迎来新的洗牌也或将是顺理成章之事。
然而,在这个新的洗牌局面到来之际,有胆量革新和突破的新晋手机品牌如果敢于求取创新和突破,其再次越过这次更加严峻的市场考验从而迎来新的局面,这在目前看来也未为可知。
(完)
作者:朱翊,科技自媒体、知名意见领袖。
微信:izhuyi
微信公号:zhuyiweixin版权说明:在标注作者名称及出处情况下,欢迎转载本文且无须支付稿酬,亦无须征得本人同意,但切记标注作者名称及出处。
最近一海外网友在微博上发出了一张华为和三星在德国销售的照片引发热议,微博网友@陈旭德国代购 在微博中谈到:“#主要看气质# 出门扫货,闲来无事去逛了逛德国的数码店,居然发现天朝的大华为比三爽的机器要贵250欧,贵出了一个Gucci的围巾,吓死宝宝了。”从这条微博的配图上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两款手机分别为两个品牌的高端旗舰产品,其中华为Mate S在德国的销售价格为629欧元,而另一款则是三星Galaxy S6,其销售策略则是直降100欧元,相当于折价20%销售。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在海外手机市场的高端产品中,华为确实比三星更受欢迎。
其实华为超越三星早有迹象,根据市场权威研究公司Kantar Worldpanel ComTech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第三季度,华为手机在欧洲五大市场份额已经由2014年的第六名跃居第二名,仅位列苹果之后。虽然三星和LG也有所增速,但其发展力度仍然被华为力甩,使得华为成功成为西欧市场上唯一能与三星展开全面对决的Android厂商。其实近几年,华为在中国市场早已全面赶超三星,此次在西欧市场力压三星,则意味着华为已在全球范围内与三星形成劲旅竞争之格局。
专利见长:华为碾压西欧情势应当
作为拥有28年成长历史,以通讯起家的企业,在长达28年的研发过程中,华为本身已在通讯领域积累了海量通讯专利,在全球范围内全方面赶超三星和正在追赶苹果的事实,早已在情理之中。加上华为自身的产品优势,从根本上决定了华为碾压全球市场的结果。据人民邮电报报道,华为在2014年共申请3442件技术专利,遥遥领先于高通、中兴,成为全球唯一一个专利申请数量出现两位数增长现象的公司。这份数据的意义除了可全方面证实华为在专利方面的进步之外,还意味着中国的科研技术影响力在全球已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需要指出的是,华为在其他领域的技术专利,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高度上也远远超过其他同类公司。特别在欧洲等一系列重视专利和知识产权的区域而言,华为的专利优势决定了其手机在西欧市场的绝对影响力。这种依靠扎实技术积累的竞争优势,使得华为手机从此迎来全新局面。
无论是Mate 7、Mate S还是刚刚发布的Mate 8,亦或是早些时候发布的P6等产品,华为在这些手机上都倾注了众多华为专利技术。在如今的消费市场,无论是功能体验还是通讯设置,华为手机的高科技形象都已经深入人心。此次能全面稳定西欧市场,力甩三星、追赶苹果,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华为依靠技术优势的市场竞争基础。但这种状况和苹果、三星等一系列更擅长营销的公司而言,也意味着华为在未来发展方面,需要采用与这些品牌完全不同的策略,以打造更具差异化的品牌形象。
跨界融合:科技融合时尚与艺术之感
依靠通讯专利技术是华为赖以竞争的强势优势条件,但对终端市场来说,除了硬件实力,决定消费者购买的关键因素还在于对品牌的认知与强烈认同感。基于此,华为今年开始将科技与时尚进行跨界融合,使消费者最终购买的不仅仅是产品本身,而是去感受融合了艺术、文化、时尚等多重元素的品牌内涵。这种全新的跨界尝试,一定程度上也奠定了华为与竞争对手拉开差距的大跨步举动。
与时尚领域实现零接触便是华为践行这一策略的全新尝试。今年9月,华为赞助的“VOGUE中国十周年”活动在米兰盛大开启,拉开了华为与时尚界亲密碰撞的序幕。之后在10月27日召开的“VOGUE中国十周年”上海活动上,华为再次与VOGUE合作,将“科技拥抱时尚”的品牌理念演绎地淋漓尽致。这种全新的跨界方式,强化了华为的精品战略与潮流前沿的融合力,也大大提升了华为国际化的高端品牌形象。
这在华为推出的HUAWEI WATCH、Mate S和最新发布的Mate 8上便显而易见。华为消费者业务CMO张晓云也曾对媒体表示,“未来在这个高端的领域,时尚会是我们进入整个生活方式的第一步,包括艺术和文化,我们会融入更多的元素进去。”而纵观三星、LG等厂商,其在产品设计、美学理念方面的匮乏,也从本质上决定了自身与华为不可相提并论的结局。
综合较量:胜者决定谁来主宰高端市场
归根结底,华为在西欧市场全面展开对三星的碾压,既是华为多年在技术、产品战略方面的集中爆发,也是华为在用户、市场、品牌与人才培养等方面日趋得到用户认可的主要体现。这种通过综合实力赢得市场认可的姿态,决定了华为的高端市场将迎来新的发展高度。
在这个过程中,华为自研的海思处理器代表着华为在技术攻坚领域的专长,目前正成为华为在通讯行业的主要竞争优势。另外,华为也在铺设产业生态链的过程中先后试水,HUAWEI WATCH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的推出也成功赢得了市场认可。未来,华为还将为用户提供更多无与伦比的通讯终端体验……这些强有力的整体竞争优势,都将奠定华为在高端市场的王者姿态。
反观三星,在迎合用户需求和市场趋势方面已很久没有新的动作,除了在营销方面有着巨大投入之外,三星在创新、技术积累、产品策略方面均未表现太大功力。此次华为高端产品在西欧市场发力,实现逆转的成绩,也充分证明了未来的手机市场凭借的将是全方位的综合竞争力,若不具备如此实力来服务用户,或许终将被市场所遗忘。
(完)
作者:朱翊,科技自媒体、知名意见领袖。
微信:izhuyi
微信公号:zhuyiweixin版权说明:在标注作者名称及出处情况下,欢迎转载本文且无须支付稿酬,亦无须征得本人同意,但切记标注作者名称及出处。
11月30日,vivo在北京发布新一代旗舰型产品vivo X6。
这是vivo在继上半年成功发布X5Pro之后,重新以新产品的方式出现在大众面前——因为在这段长达半年的过去时间里,vivo近乎鲜有声音,因此一些媒体甚至发出声音认为vivo是否已经放缓了手机业务。和其他友商近乎每月一场发布会的推新比例相比,vivo的这种“平静”更容易让人备受关注,在习惯了高频率和快节奏的行业脚步里,vivo的这种“慢节奏”显然并不符合大多媒体的预期。不过,现在的情况是经过半年的沉寂声音之后,vivo这次携带着它的新产品X6来了。
这款产品的主打特色是“快”,与vivo过去6个月里的产品发布刚好形成反向对比。
“慢”就是快:产品竞技的技术之道
在中国智能手机领域,“快”是永恒的话题,对于任何一个手机厂商来说,“快”意味着市场决胜力量。无论是旗舰产品还是铺量千元机,大多手机厂商都在追求“快”目标,比如谁能较之其他友商最快速度用上最新的芯片,那么其就更有可能获得市场的噱头和关注,在这方面,目前目前无数厂商苦等高通810的焦灼心态,犹是整个智能手机的最好写照。除了芯片之外,快充技术、系统反应畅快等“快”特征,也充分成为当前智能手机竞争的分水岭。
正是因为对手机操作反应有着极致追求的共同目标,所以大多中国手机厂商都在“快”这方面下了血本拼了死命,OPPO此前主打快充技术、360 OS主打快速操作系统等等案例,也纷纷为行业的整体发展带来了新的方向标。直到现在,大多手机厂商在手机产品本身的“快”要求方面,也在纷纷进行着追赶和超越的行为,这次发布的X6,其在硬件配置上就率先追赶行业第一名号。
从目前的媒体爆料情况来看,这款最新的X6拥有4GB极速运行内存、极速指纹识别、以及全新的高通快充技术(两倍充电速度、九重安全防护)和更为轻简约设计的Funtouch OS。这些从技术层面改进产品整体体验的“快”,正是这款产品在过去数月时间的“慢”沉淀之后,锤炼出来的心血结晶。当然,这也更好地解释了为什么vivo在过去半年里名扬那么多产品动静的主要原因所在,因为“慢”过程里打造“快”体验,这正是其中缘由所在。
领航新视野:体验竞争的领先之力
如果说基于硬件打造产品的“极速”精神是整个行业的默许规则,那么在企业自身的发展方式方面,就是各手机厂商的差异行为了。在这方面,苹果追求的体验高于配置,三星的营销高于产品等等方式,都是它们在不同的企业发展理念方面的表现。而在国内,小米的重营销、华为的重技术等公司,也纷纷代表了国内手机厂商的不同归属。
vivo在这方面也不例外。在未来发展步伐方面,vivo更趋同于长远的自我超越过程。这在它的多次产品创新和行业尝试等方面亦有诸多表现,。比如第一款2K屏的Xplay3s,以及领先众多手机厂商推出的研究识别等技术,都一定程度上拉开了vivo与其他友商竞争的分界线,也充分显示了其在领航行业发展方面的举动和意义。
而据闻此次发布的X6不仅具有市面上其他友商产品的诸多产品特征,而且一些竞争要点方面,vivo的这款手机还比大多友商产品更为出色,比如以目前正时兴的手机快速充电技术来看,这款手机不仅仅只具备快充技术,而且其借助高通快充2.0技术更能使得充电效率比其他手机更快。而除了快充之外,这款手机的“极速指纹”也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亮点。
从这些差别来看,不难看出vivo的发展之力在于做到体验极致。事实上,在过去2年的发展过程中,vivo先后推出的Xshot专注摄影、X5Max追求轻薄等产品特性,也充分显露出vivo在产品体验方面的力度。或许对于vivo来说,打磨产品最极致的体验,才是其赖以与忧伤展开竞争力的主要方式。
策略之快:全球化发展的拓展之功
在过去的半年多时间里,vivo并未在行业里刷脸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消失,而是在一边打磨更精细的产品的同时,另一方面全面展开进军国际市场的举措。根据媒体统计数据,目前vivo除了相机在印度、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成功开拓海外市场之外,还赞助了印度板球超级联赛(IPL)2016年和2017年两个赛季的冠名权活动。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vivo在2014年底进入印度市场迄今为止,vivo产品成功进驻了20多个邦、300余城市,并建立了一个拥有7000员工和10000多零售商的良性发展体系。
vivo赞助印度板球超级联赛
这里面,还并未包括产量和售后服务中心。
海外市场的国际化脚步为vivo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增长空间,据公开数据显示,目前vivo在中国市场上的销量已完全超越三星,而在1500-2000元的价格阶段,vivo更是以16.8%的市场份额问鼎中高端市场第一地位。目前,随着vivo推出全新的X6新机型和拓展更多的海外城市,未来的手机销售数据将有望再迈上新的台阶。另外,随着vivo在娱乐营销、音乐营销等领域的不断投入和实践,vivo品牌更贴近“乐享极致”的产品理念,也将使得vivo的品牌延伸将会发展到新的高度。
这些不断总结和沉淀的品牌认知,对于vivo的未来都将产生巨大的推动力,而从目前可以预见的情况来看,vivo在海外市场连接被攻城略地的情况下,其国际化脚步也将迎来新的征程和契机,同时在基于产品体验的精神追求下,未来vivo的将来还有望再次期待。
(完)
作者:朱翊,科技自媒体、知名意见领袖。
微信:izhuyi
微信公号:zhuyiweixin版权说明:在标注作者名称及出处情况下,欢迎转载本文且无须支付稿酬,亦无须征得本人同意,但切记标注作者名称及出处。
前些日子,乐檬在发布主打hifi音效的手机产品乐檬X3手机的时候,使用了“与声俱来”一词作为该手机的品牌slogan,无独有偶,知名音乐人汪峰此前发布fiil耳机的时候,也将该词作为其产品宣传口号。两家不一样的科技公司在选取不同的产品宣传用语方面,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同一个词语的小概率事件顿时炸开了锅——这种极度巧合的事件虽然听起来有些让人难以置信,但它确确实实地发生了。
一些汪峰的粉丝于是纷纷站出来指责乐檬,认为乐檬抄袭了汪峰的slogan。在这些粉丝的理念中,因为汪峰先较之乐檬发布这个词语,所以就一定是“乐檬抄袭了汪峰”。之后,有网民在微博上指出,此次“撞车”事件并不是乐檬抄袭汪峰,而是汪峰抄袭乐檬,这位网友还列举了汪峰此前的多起“抄袭”事件。
有网友爆出此次撞车事件是“汪峰”抄袭乐檬
是撞车不是抄袭:汪峰一方有否证据是关键
因为网友爆出此次撞车事件是因为汪峰抄袭乐檬,因此一部分汪峰的粉丝便炸开了锅。
按照这些粉丝的理解来看,这次汪峰先较之乐檬发布这个词,所以就认定了乐檬抄袭汪峰。不过,也有知乎网友指出,如果汪峰无法证明“与声俱来”这个词是其独家原创并且享有版权保护,那么汪峰一方单方面指责乐檬抄袭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这就像A喜欢吃削了皮的苹果,而B也喜欢,那么说B抄袭了A显然是不恰当的。
汪峰和乐檬两款产品都主打声音,因此在选择具备声音属性的slogan的情况下,双方共同基于声音出发点寻找关键词进行改变,这样的举动在撞车几率面前自然情理之中。但如果仅仅因为发布会时间先后判定谁抄袭的话,那么显然这样的判定结果缺乏理性思考。
另外,大多情况下早在品牌立项之初就规划好了产品功能和营销策略,从乐檬与汪峰耳机产品的间隔时间情况来看,乐檬不可能单纯为了这个词语而在如此之短时间内重新更换定位策略。因此总的来说,此次2家公司撞车的几率更大,而揪住汪峰先发发布会这一点来说事则属于典型流氓行为。
“抄袭”说不成立:汪峰的抄袭史更甚
汪峰的粉丝在微博上向乐檬撕逼,指责乐檬是“罪大恶极者”,那么,作为当事的另一方汪峰呢?
这位网友整理的汪峰成名作品中,大多都有抄袭纠纷,比如下图所示:
在这件事情中个,汪峰一方诉乐檬抄袭,可是事实的关键在于汪峰一方不仅没有拿出确切的证据的情况下,汪峰本人还需要面临社会的诚信拷问。如果汪峰本身在没有证据支撑的情况下,汪峰本身在自己作品纠纷方面的形象,就显然无法让媒体为之佐证。
因此,一个全身背负抄袭案例的人说别人抄袭自己,这种背景下的“维权”恐怕更不容易得到公众支持。如果汪峰一方目前想要扭转官司局面,那么汪峰本人的“抄袭史”无疑也将为汪峰带来双面拷问。
而纵观证件事情,汪峰一方的悲剧在于其无法证明对这个词语享有独家原创版权,另外其本身作为原创型音乐人,在多起作品“抄袭”别人作品的基础上反而说别人的slogan抄袭自己的思路,也使得汪峰一方发起的口水战更趋于毫无意义。
微博撕逼:粉丝之举or官方炒作?
在目前的微博上,汪峰的一些粉丝开始通过人身攻击、诋毁的方式进行偶像维护。但是在缺乏更充分的证据支撑面前,汪峰一方显然无法通过发布会事件达到自己可以取胜这起危机公关的胜算。
汪峰本人自出道以来,在社会形象方面给媒体的印象就有所欠缺,而加之其在作品方面的多首作品也备受媒体拷问,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用户开始发生关注力转移的情况下,汪峰的音乐之路还有多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发生一场吸引行业内外的公众事件,或许能将双方拉近到现实面前。从这个层面来说,这起“抄袭”事件,也极有可能是汪峰一方自导自演的炒作事件。
众所周知的Facebok并不是由马克·扎克伯格独自创造,而是由他的大学推出了社交创意之后,马克·扎克伯格才将该创意落实到实践。在今天,Facebook已经获得世界性成功,但鲜有人知道它当时诞生的背景情况和成长历程。相对于汪峰和乐檬的口水战之事,如果这种事情的爆发正是因为恶意推动的事件炒作,那么这对于汪峰一方来说更为不利。
不过,估计汪峰本人也都不愿意相信这是撞车的结果,但是,事实无法辩驳。
(完)
作者:朱翊,科技自媒体、知名意见领袖。
微信:izhuyi
微信公号:zhuyiweixin版权说明:在标注作者名称及出处情况下,欢迎转载本文且无须支付稿酬,亦无须征得本人同意,但切记标注作者名称及出处。
前些日子,第三方数据机构发布报告指出华为手机在出货量方面已经赶超小米,之后又有知名自媒体指出,荣耀仅2014年第一年的销量就达到2000万部,而2015年更是只用半年时间就达到2000万部销量。该自媒体指出,华为在2015年的销量将会铁定超越1亿部,而按照目前发展速度来看,未来荣耀或将实现单品牌赶超小米的速度。
这种磅礴而凶猛的发展势头,使得荣耀对双十一也信心满满。
10月30日,荣耀官方微博发布消息,内容和配图均以“为冠军而来”为口号,力图抢夺双十一手机销量冠军的意图可见一斑。除此之外,荣耀官方微博更是在31日发布双十一“开胃菜”消息,其中预存抵现、买就送等方式更是拉开了双十一的促销序幕,而另一则荣耀官方发布的微博中,为双十一而准备的数百万台现货等仓储更是蓄势待发。
在这种来势汹汹的阵势面前,独立运作不到两年的荣耀,是怎样在浴血厮杀的手机市场杀出自己的一片天空?
独立运作+全球扩张:荣耀放眼世界
作为诞生于中国大地的华为互联网手机品牌,荣耀从一开始就担负着华为手机在消费者市场业务方面的责任,在前两年的品牌与技术积累过程中,荣耀先以中国市场为出发点,先后通过产品、粉丝和电商为方式实现了中国市场的立足。之后,荣耀攻城略地不断前行之后,于2013年底正式独立运作。从目前情况来看,荣耀独立运作的这2年时间是其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除了在出货量方面的猛增表现之外,荣耀还在国际化市场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与其他手机厂商恪守中国市场不同,荣耀依托自身的渠道与专利、技术等优势,目前已经顺利完成全球市场的扩张工作——有74个国家和地区市场上均有荣耀品牌,而且此次双十一计划中,荣耀也将分别登陆俄罗斯、西欧、中东、越南等地。
对于荣耀的全球扩成绩表现,荣耀总裁赵明日前表示:“从荣耀各个产品的销售、荣耀在各个国家市场的表现、荣耀的用户口碑、荣耀的品牌接受度等各个维度来看,荣耀在今年取得了史上最好的成绩!我们原本预计要用两年以上时间成为国内互联网手机的第一名的战略目标,现在,这一时间将会被继续压缩”。
在产品、渠道与专利等优势组合拳的进攻下,荣耀的新扩张之路较之其他手机厂商无疑更有速度和力量优势,因此余承东此前放言的依靠荣耀单打小米的“大话”,目前来看或将成为现实。
冠军争夺战:双十一的较量
作为一年一度的双十一促销节日,大多手机厂商都将这个节日作为销量与品牌爆发的突破点,而对于厮杀一直惨烈的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来说,力夺第一不仅仅是荣耀的目标,同时也是其他诸多智能手机厂商的目标。
从日前荣耀官方微博发布的消息来看,此次荣耀已经将双十一促销作为战略性举措,除了针对节日促销进行充足的产品备货、回馈用户与粉丝和同步登陆多个多家和地区之外,荣耀还针对双十一进行了多方预热活动。不过,与别的手机厂商不同的地方在于,荣耀对双十一的筹备工作更多的是在备货、用户回馈方面,而并非其他手机厂商那样所采取的营销与炒作方式。
在产品方面,荣耀并非只是针对原有老产品的销售,而是针对用户需求而推陈出新,比如其最新款机器荣耀7i的首销时间就定于11月11日而且购买方式是无须预约的开放式购买。除次之外,在营销方面,荣耀也采取了让品质为产品代言、朋友圈计划等方式,这些全新的方式所透露出来的信息点,无一例外地都指向今年的双十一夺冠之战。
尤其重要的一点,是荣耀在去年的双十一中夺得天猫全网商家排名第二,而今年在荣耀新品、价格、回馈用户等方面均达到新的高度,因此今年的双十一促销荣耀取得胜率的几率也无疑增大。从荣耀去年、今年上半年的出货量成绩来看,巨大的市场基数与品牌认知,使得荣耀在夺冠之路上的希望也提升到更高层次。
荣耀与冠军:不忘初心的用户理念
早在2年前荣耀独立运作时,余承东就表示荣耀将承担华为在消费者业务市场的重要担子,现在2年时间过去,越来越多的事实都在说明荣耀的发展并没有辜负余承东的期望。作为年轻的互联网手机品牌,荣耀的2年不仅实现了自身的高速成长,同时也对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产生了巨大的示范与影响作用,比如其引领的技术与服务竞争方式,一定程度上对中国智能手机的良性发展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另外,荣耀作为华为的互联网手机品牌,其在服务用户方面也较之其他手机厂商更具诚心,根据第三方数据显示,截止10月底,荣耀已经提前完成了此前制定的2015年全球销售50亿美元的全年目标,在这组销售数据面前,荣耀将拿出10亿用户年终奖回馈用户,其中3-5亿元将在双十一期间发放……这些方式和数据印证了荣耀的发展并不以利润为唯一出发点,而是追求切实的用户服务工作。
这种服务用户的方式加上荣耀在市场、产品等方面的积累,有效组成了荣耀在销量方面的能力。而从中国本土市场到国际化的进程中,荣耀的赶超和发展势头正得到一步步的证明,在这种新的势头下,荣耀对决双十一冠军之战,或许也将给整个行业带来全新的面目。
我们且拭目以待。(文/朱翊,微信:izhuyi;微信公号:zhuyiweixin)
今年上半年,vivo发布了新一代智能手机产品vivo X5Pro,这款手机除了拥有精致绝美的外观设计外,还率先搭配了领先的眼球识别加密技术。之后,vivo又在9月又发布了这款手机的3GB运存版,而且有消息称11月初vivo还会开卖一款4GB运存的手机。
大容量运行内存对手机的整体体验有着不可小觑的决定性作用,在目前的手机市场上,除了vivo之外,三星、小米、华为、一加等手机厂商也相继进入大容量运存市场,就连一向最不重视硬件配置的苹果公司,也在近年的新品iPhone 6s及iPhone 6s plus中提升了运行内容。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大容量运行内存意味着什么呢?
1、智能手机为何需要大容量运行内存?
随着智能手机承载的用户需求和功能扩展化越来越多的趋势,目前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也在向新型平台化方面转变,而 Android系统作为开源手机操作系统,其在带来行业广泛应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碎片化和体验不统一等问题。其中最为明显的表现在于,不同的手机厂商根据自身需求对Android进行高定制化,虽然一定程度上带来了更人性化的体验,但这种过于分散和随意定制标准的方式也使得整个Android市场趋于支离破碎现象。
特别是在一些Android手机产品身上,因为硬件配置、手机厂商对Android原生系统的优化、修改和调配能力和方式的不同,使得这些Android手机产品的体验也有着天壤之别之势。一些低端机因为成本限制而使用陈旧的处理器和小容量运行内存,其带来的直接结果便是手机的卡、慢、发热等现象异常严重。
在这种情况下,大容量运行内存的诞生和推行就成为不可阻挡之势。
2、极致体验:大容量运行内存有什么好处?
Vivo此次推出3GB运行内存版的vivo X5Pro,在为vivo用户提供更具体验产品选择的同时,也使得vivo成为与三星、小米和一加等厂商并列一线大容量运存版的领先厂商。特别对于vivo用户而言,大容量运行内存的智能手机产品更意味着更极致的产品体验和手机生命周期。
首先,大容量运行内存可让智能手机运行更流畅、使用更轻快。
大容量运行内存可以让手机在承载系统资源、APP运行、影音播放等需求环境下,为系统和软件提供更大的运行存储空间,从而使得智能手机的APP运行、影音娱乐等系统资源在大容量运行内存环境下可以有充足的运行空间,从而避免智能手机的卡顿、发热等现象。
其次,大容量运行内存还能决定智能手机使用寿命。
大容量运行内存因为为系统提供了更大容量运行环境,因此就避免了智能手机因为运存不够而出现的卡、慢、发热等现象,使得智能手机的电池、CPU等元器件不会长时间处于超负荷运行之中。对于智能手机而言,大容量运行内存可充分缓解手机的其他元器件压力,从而使得智能手机在使用周期上可提升到新的高度。
再次,大容量运行内存可为用户带来直接的效率提升与优化体验。
大容量运行内存带来的另一个好处,还在于大容量运行内存可为用户带来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方面的效率提升。
大容量运行内存可充分让手机在节电、续航和操作反映等方面带来新的体验,使得用户毋须将时间和精力放置在手机使用成本上,这就是的用户可以更加专注和高效率地通过智能手机提升工作、学习和生活效率。
总的来说,大容量运行内存作为智能手机提升体验的主要因素,对于普通用户的使用体验、生活与工作效率等多领域具有决定性因素。另外一方面,随着智能手机承载的用户需求越多,智能手机在更多领域里的功能也逐渐扩展和加强,这就是的大容量运行内存的智能手机日趋受到青睐,此次vivo推出大容量版的vivo X5Pro,其主要缘由就在于为用户提供更极致的产品体验。
3、大容量运行内存已是趋势,一大波新品即将到来
Vivo与时俱进推出了3GB大容量版本的vivo X5Pro,成为率先跟进大容量运行存储时代的主力厂商之一,而其他智能手机厂商也先后跟进的趋势,也直接验证了当前的智能手机市场上,大容量运行内存正迎来一个全民皆选择的鼎盛时代。另外,在未来的智能手机发展方向上,基于专业拍照、极致Hifi等功能需求的趋势也使得大容量运行内存时代的来临,已成行业不可阻挡的发展潮流。目前,一些厂商竞相在大容量运行内存方面展开进击的方式,也充分说明大容量运行内存是时代之趋。
比如据最新的坊间消息传言,vivo即将发布全新一代旗舰产品vivo Xplay5s,这款旗舰产品除了使用更高规格的屏幕和分辨率之外,还将继续发扬vivo在卓越外观、专业级音质、极致影像、愉悦体验等方面的优点,当然,这款最新的旗舰手机的另一个特点,则在于其使用了更大容量的运行内存空间。除了vivo之外,索尼等新品也纷纷在大容量运行内存方面推出了全新的机型。
这种变化,正是一个全新时代到来的先兆,我们不妨试目以待。(朱翊/文,微信:izhuyi;微信公号:zhuyiweixin)
6月28日消息,乐视斥资21.8亿元入股ivvi控股集团,一日间该重磅消息已在网络全面铺开,引发业内人士高度关注。此次,ivvi凭借乐视对ivvi控股集团的入股,或将在内容、服务、对用户的影响力及品牌背后所支撑的实力等方面获得数量级飞越,快速弥补ivvi这个仅诞生半年的年轻时尚品牌所不具备的方方面面。
而从人群受众来看,ivvi定位的年轻群体恰好是乐视广大影视、音乐资源、包括综合性文艺栏目资源所辐射的年轻群体,两方群体所形成的合力或将会在ivvi受众中形成极大影响力,从而快速将ivvi的用户内容服务体验推向极致,形成更加强有力的竞争势能。
而对比之下,OPPO通过话术营销、渠道代理商的层层宣传及高空卫视综合栏目冠名广告等立体化营销方式与消费者沟通,其与ivvi模式与消费者的沟通方式所形成的差异化较为显著。
另一方面,ivvi与OPPO的精品化战略较为接近,而此次随着乐视的加入,ivvi在内容、服务及影响力等方面或将形成与OPPO旗鼓相当的竞争势能。
从渠道布局来看,短短几个月内,ivvi已发展5000家门店,按照ivvi的既定规划,今年内目标完成1万个售点,而目前受此重大利好的刺激,一线代理商也开始表现得更加踊跃,如此推测,ivvi售点铺散及扩展速度或将超过预期。
纵观当下市场格局,随着国产精品的快速崛起,华为、OPPO、乐视、ivvi、vivo等企业,必将快速分流苹果、三星所持有的市场份额。在2015年,或将形成以国产精品手机为消费风向标的趋势。
业内人士称,OPPO今年市场扩充的重点,已有向海外市场转移的行动与迹象,而对于全新时尚手机品牌ivvi而言,今年将继续聚焦国内市场,在国内每月接近4000万台市场容量的大市场中夯实基础,稳扎稳打。
未来,ivvi的品牌路及与消费者的深入沟通仍是至关重要、值得关注的一环,目前,ivvi与娱乐栏目跨界合作的表现可圈可点,已引起年轻群体的广泛关注,即将全面发力的品牌合伙人1339计划也将为ivvi带来新的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