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朱翊—TW博客

关于互联网热点信息及IT产业关注的个人原创评论博客

微博

微博试水婚庆市场 用意何在?机会几何?

在整个互联网发展的历程中,始于2010年前后的社会化媒体是一个堪称转折点的阶段,在这个时期涌现的各种社会化平台不仅带来了巨大的产业创新,而且还对传统的社交方式进行了全新的颠覆。除此之外,这波新型的社会化媒体平台还在新闻媒体、O2O、线上电商等领域产生了巨大变革。在中国,微博是这种时代变革的典型平台,基于这种平台产生的各种商业模式和现象,截至今天仍然在各行各业里源源不断地上演。

根据此前微博官方公布的资料来看,企业化用户、微电商、自媒体、城市微博平台等等策略,均是微博在这个过程中所尝试过的不同尝试,从当前的价值角度来看,这些举措都不同程度低在不同细分领域了发挥了它们应有的价值。

而今天,微博即将试水婚庆市场的消息也突然跃然纸上。

线上婚庆市场:社会化平台可否还有机会?

微博拥有无可匹敌的用户数量,因此在企业用户、微电商和自媒体、城市微博平台等领域均有不错的业绩体现,然而婚庆市场作为用户基数较之这些领域少之又少的细分领域群体,是否也能借助微博平台而实现另一种商业现象?

答案为未可知。

不过,一份由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婚庆O2O市场报告》或许可以透露些许眉目——在这份调研报告中,目前整个婚庆市场规模在8000-10000亿之间;而在这个巨大产业领域里,这些婚庆从业者几乎都是传统从业者。在互联网趋势正蓬勃发展的今天,线上机会将是这个细分领域的最迫切需求方式。这也即意味着,婚庆作为普通用户不必可少的生活方式,将持续、刚性地占有极大的市场空间。

线上机会尤其是微博平台,其广袤而海量的用户基数无疑是婚庆领域的最佳载体。在社交平台上,婚庆企业可直接用户渠道和资源,特别是微博年轻化的用户特征,更是婚庆领域的精准用户对象。从这个角度来看,不难看出婚庆领域对微博有着极强的需求,同时微博也有望从这个市场中挖掘新的广告收入增长点。

微博的婚庆行业机会,可切入方向或有三点

微博从初期的社会化平台发展到目前的生活、信息、社交、媒体等多功能服务平台,其在诸多领域均有着明显优势,在婚庆领域,其庞大的用户基数、社交属性和流量推广,是微博切入婚庆领域的最有利条件。

首先,婚庆消费低频的特点,以及微博庞大的用户基数群体,决定了微博平台是婚庆企业获取新用户的最佳选择点。

根据QuestMobile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微博今年9月的月活跃用户数量达到3.9亿,较上年同期增长了79%,堪称目前最活跃的社交平台之一。借助如此庞大的用户基数和活跃质量,婚庆企业可轻松快速活到精准用户群体和目标客户,特别是微博平台在用户行为、生活需求方面具有大数据支撑的服务优势,一定程度上课为婚庆企业带来显而易见的市场价值。

此前在微博上开展“疯狂婚礼季”的微博合作伙伴唯一视觉,其活动期间日均粉丝增长是以往的15倍,用户咨询量和成交量增幅都在30%以上,成为显著的婚庆领域案例。

其次,社交属性与消费行为,是微博用户最显著的行为特征,贴合婚庆企业的营销需求。

根据微博官方统计的数据显示,目前微博的主要用户群体为年轻群体居多,其中22-36岁之间的用户群体占据53%以上的比重,而在消费行为方面,这个年龄阶段的用户群体也极具潜在的市场消费能力。除此之外,微博平台对婚庆企业的另一个价值,还在于婚庆企业在微博上获取用户群体的方式和方法,也较之其他传统方法更简单、方便,这对婚庆企业而言也意味着在获取精准客户的同时,成本也将得到更大范围的降低。

因此,对于婚庆企业而言,不难发现微博的庞大用户群体正是其最佳针对对象。

再次,微博的流量与推广优势,对于婚庆企业的迫切需求有着良好解决方案。

微博发展至今,其庞大的流量数据意味着精准推广的第一选择,对于婚庆企业而言,这种借助流量推广优势而带来的推广效果,无疑是最具价值占比的地方。微博本身作为平台级产品,其最擅长和深谙的资源优势均是推广流程,因而可无缝地将婚庆企业的市场信息第一时间扩散到用户群体之间,实现婚庆企业的无缝精准营销效果。

微博切入婚庆市场,寓意扩张生活服务领域

从目前所透露的行业信息来看,微博悄然切入婚庆市场有着十分必然的因素。一方面是微博本身拥有最具价值和性价比的推广优势,另一方面,对于婚庆企业而言,其自身在互联网化、精准用户需求化等方面的发展需求也亟需微博平台的多维度价值补给。在这样的情况下,微博顺势切入婚庆市场的选择,也更因此理所当然。

除此之外,微博切入婚庆市场也意味着,微博平台正从既往的社会化媒体类型,升级为全新的生活服务平台,预计除了婚庆服务之外,微博还有望在未来切入更多生活服务领域。

一切或只待时间证明。

(完)


作者:朱翊,科技自媒体、知名意见领袖。
微信:izhuyi    QQ:87108198
微信公号:zhuyiweixin /cnitnews

版权说明:欢迎转载,但转载前请先联系。


Tags:

星期一, 10月 17th, 2016 互联网 没有评论

微博市值破百亿,真的只是恰巧赶上奥运了吗?


8月9日,微博发布了2016年第二季度财报。在这份公开披露的财报数据中,微博的营收和利润都实现了叹为观止的增长幅度,尤其是“净营收1.469亿美元,同比增长36%;归属于微博的净收益同比上涨高达516%,至2590万美元”的数据,顿时让社交平台和中文互联网媒体掀起了新的讨论。

有声音也认为,微博能取得如此之高增长,是由于微博赶上了奥运盛会的召开,因此破百亿市值完全是借力奥运之势而带来的巧合增长。那么,微博市值破百亿,真的只是因为恰巧赶上奥运了吗?

1、微博连续9个季度增长,突破百亿市值非靠奥运机遇

单纯地看,微博此次市值突破百亿确实与奥运热潮有着直接关系,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种热潮现象驱动百亿市值更多只是属于巧合而非必然,因为早在奥运之前,微博就已经实现连续9个季度30%以上的增长幅度。从这点来看,单纯将微博市值突破百亿的直接原因归结到奥运热潮方面,这样的分析并客观,事实上仅仅依靠一个奥运盛会,也无法单独地支撑起一个社交产品的百亿市值估值。

因此,单纯地将微博的百亿估值归结为赶上了奥运的时机,这种理论既不科学也不客观,更无法合理地概述微博真正取得百亿市值的真是原因。

2、台网联动模式成熟,微博助力电视台凸显平台新价值

纵观微博官方发布的财报数据,不难发现微博本身在实现百亿市值规模的成长过程中,不仅没有依靠第三方资源因素构建自身壁垒,反而通过自身在社交平台的传播、用户群体和流量等优势,为第三方媒体平台传送影响力与独家渠道等资源,实现第三方合作伙伴的共赢与竞争力。

比如在奥运报道盛会中,微博与央视奥运报道携手共同筹建前方自媒体直播团队。这一举措不仅使得微博可为用户提供便的赛事直播与互动机会,而且也帮助央视提供了微博社交的大数据等讯息,比如微博为央视提供的“微博讨论量每增加1%,可以带动电视节目的到达率增加0.248%,收视率增加0.1%”的内容与大数据资源,正为央视在完善与丰富社交媒体优势方面提升了新的辅助推力。

这一合作优势还体现在微博与电视台节目在内容、用户活跃度方面的共赢价值。根据八六证券公布报告,在奥运会召开首日,奥运会相关话题在开幕第一天开始就占据热门微博话题榜,开幕式当天微博上奥运相关内容的互动量达6140万,相关话题的总阅读量达100亿。除了这些内容影响力成绩之外,微博帮助央视5套实现的巨额下载量(应用宝69万),也理所当然地成为微博在联手电视台在联动模式方面的价值体现。

这种联手传统电视台携手新传播平台的优势,正是微博在社交媒体应用方面的价值特征,事实上,在奥运之外的其他体育赛事、娱乐事件、公众活动方面,微博联手并辅助其他领域媒体实现更大影响力、规模和公开活动的案例也早已说明,微博的社交价值正全方面上升于新的阶段。

3、价值新高地:“微博+”推动“互联网+”趋势的新价值

微博发展历程7年白驹过隙,从早期的纯文字交流模式到今天多元化的交流渠道,使得微博无论在体验还是应用价值方面,都较之从前有了本质变化。而这些不断更迭和推陈出新的产品功能,在构建微博自身的平台竞争力的同时,也间接地推进了微博在资本市场上的受认可程度。从产品角度来看,微博的这种蜕变过程,正是其实现从“微博”产品到“微博+”平台的蜕变过程。

比如微博目前的短视频与直播产品方式,使得用户在微博上观看、参与互动的需求变得更为简单和轻松,而在奥运阶段,短视频与直播的价值就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空间。根据新晋网红傅园慧的视频播放量成绩来看,微博上这段视频的4小时播放量达到了1570万次,互动量达到了24万,点赞量超过了11万。一周之内,CCTV5在微博上发布的采访傅园慧的单条视频,播放量已接近1亿。

在奥运期间,微博平台推出的其他产品如体育IP等方式,则为微博的价值高地进击又提供了新的砝码,比如奥运日历、奖牌榜等小工具小产品的推出,在为用户提供便利的同时,也提升了微博在内容优势基础上发力产品化的平台完善机制,使得微博不再只是单一的内容平台,而是一个聚合内容、社交、工具等等以用户为中心的“微博+”体验平台。在这方面,无论是传统电视台还是其他媒体,都无法达到与微博在商业模式和生态系统方面达成对等级别;而这,也正是微博价值得以快速凸显的另一个直接推动力。

4、微博效应深入人心,互联网基础服务平台价值推动高估值

在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历程中,微博早已和各新闻客户端、微信等应用成为普通用户的日常需求工具,在传播内容与社会化平台方面,微博也同样早就成为互联网用户的基础生活服务平台。这种成为用户惯性需求的现象,也预示了微博本身在市场价值、商业未来方面有着无与伦比的成长空间,因而此次破百亿市值的现象,正是微博作为普通用户的互联网生活服务设施之一的价值体现。

这就像人类要实现基本的生存需求,就必须需要阳光、水、食物等元素一样,而微博作为互联网用户基本生活中的阳光(也可以是水和食物)元素,其对于维系和提升用户的互联网生活价值,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是这种为用户的互联网化提供不可取代的平台作用的价值,也是真正推动微博得以高估值成长的又一直接因素。

综上所述,奥运会的到来,的确对微博活跃度形成了有效推动,加深了微博视频和直播产品的普及。但从根本上来说,微博之所以在此时节创造了如此之高的资本估值,还是因为在各项战略的稳定推动下,微博苦心积累的社交媒体价值终于得到了体现,而未来,这种价值还将爆发出更大的威力。

(完)


作者:朱翊,科技自媒体、知名意见领袖。
微信:izhuyi
微信公号:zhuyiweixin

版权说明:在标注作者名称及出处情况下,欢迎转载本文且无须支付稿酬,亦无须征得本人同意,但切记标注作者名称及出处。


Tags:

星期六, 08月 20th, 2016 互联网 没有评论

央视为何选择微博组建最佳拍档?

新媒体一夜之间如火如荼之时,大量从业者对“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争的论点争论不休,当时的主流舆论认为传统媒体已经没落、新媒体将成为舆论主导。然而,每当发生重大事件时,传统媒体仍然掌握着强大的话语权。实际上,传统媒体的“传统”主要体现在其传播载体,而新媒体的平台属性决定了其余传统媒体之间并非此消彼长的关系。最近微博成为央视奥运报道首席社交媒体战略合作伙伴,这也说明新媒体平台和传统媒体之间的合作关系远大于竞争。

两年前的世界杯,微博也获得了央视体育频道独家社交媒体合作伙伴的身份。后来的亚运会等赛事上,虽然央视在新媒体互动方面也会引入微信,但微博一直是个重要的合作方。

央视为什么选择与微博合作?

央视是新闻传媒的NO.1,在奥运会、世界杯这种全球性的大型赛事中,央视在传递影响力与价值号召方面都拥有无与伦比的天然条件。尤其是其创造的广告效应和收视率影响,央视作为传统媒体的代表一直映照着中国新闻舆论的风向标。不过,在如此天时地利人和的背景下,央视也并未满足自身的媒体优势,而是通过选择与新媒体合作创造更大的探索举动。

发布会双方宣布,将在奥运会期间共同投入优势资源,强化奥运期间在产品、内容、大数据和报道等方面的合作。在细节方面,双方将联合组建奥运前方自媒体直播团队,通过微博和CCTV5客户端,为用户提供更移动、更社交的奥运观赛体验。从这个节点来看,央视选择微博组建最佳拍档,既有源自自身对新媒体平台和资源的需求,也有央视在用户基数方面缺乏互动效应的短板。

能够和微博共享报道团队,对央视来说可以说是“破天荒”。这体现出对微博传播能力的充分认可,而微博的互动能力更是弥补了电视画面的不足。

与以往相比,央视这一次坚定的和微博站在了一起。放弃微信这个巨大的流量平台,原因可能不仅仅是微信的封闭性无法让央视在互动中沉淀用户,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腾讯现在已经越来越像央视的竞争对手。它已经签下了2013-2020年中国奥委会的唯一互联网合作伙伴、中国体育代表团的官方合作伙伴等资源,这将使央视难以独家垄断最好的内容源。腾讯既掌握了内容资源,又手握用户规模和流量优势,对央视而言,要考虑的恐怕不是如何与之合作,而是如何与之争夺用户。微博则是国内唯一一个能够在社交和传播上与微信形成制衡的平台,与微博合作自然也就合情合理了。

微博有哪些新鲜点吸引央视?

在奥运报道中,央视的优势在于权威和直接。权威不用多说,而在“直接”上,奥运的核心资源在于赛事,而电视是赛事转播最重要的媒介。所以央视仍然会是用户看奥运的最重要平台。微博的优势则有三点:一是内容和传播(微博本就是内容型社交平台),微博的内容更侧重于UGC,和央视能够形成有效区隔。二是用户基数和活跃数(微博月活跃用户增至2.61亿),虽然从保有量上看微博的用户规模不一定超过央视,但微博却可以知道是哪些人在关注和讨论奥运,这是央视不具备的。三是赛事经验(仅2014年以来双方合作的赛事相关话题总阅读量就超过500亿),除此之外,双方在这种合作模式下还分别在分享、互动等方面进行的合作(如联合制作一档自媒体短视频节目)等方式,也将一定程度上提升整个奥运报道的整体质量。

这就使得所有全世界的观众届时将可通过奥运前方自媒体直播团队、微博和 CCTV5 客户端适时观看到最新的赛事信息,尤其是微博上的赛事组织和运营机构、媒体和体育专业人士,均可第一时间为普通网友提供权威和适时的资讯。

其他方面,微博的个性化、原生态的奥运信息流,以及针对不同兴趣用户推送的兴趣消息等特色,也对电视上标准化的内容也是很好的补充。

平台之争:没有新旧只有最佳

央视和微博代表了不同时代的强势媒体,但在真正的现实需求方面,二者都有着不可取代的价值。在此次央视与微博展开合作奥运的过程中,二者正是通过资源互补、平台促进的方式构建了史上最强大的奥运报道团。如果单纯依靠某一方面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如此重大而又繁多的报道任务的。

在能促进双方合作利好的基础上,新旧媒体之分的争论也就失去了讨论价值。

这从海外市场的表现同样可看出缘由所在——在海外市场,Twitter依然是传播和报道各种大事件的首选平台,而Facebook也在强化自己的媒体属性,试图借助奥运会获得更多用户。实际上,Twitter和Facebook也并没有试图自己进行奥运报道,而是选择作为传统媒体的传播和互动平台。

话题回到文初来看,其实不难发现,只要利于用户的平台都是有价值的平台,而关于新旧媒体平台的讨论,离开了用户体验而谈,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Tags: ,

星期四, 05月 26th, 2016 互联网 没有评论

微博进军学生市场:垂直空间有多大?

2010年,社会化媒体风生水起,腾讯微博和新浪微博先后依靠社交流量和内容优势而迅速崛起,之后经过数年时间的市场洗礼,新浪微博以顺利登陆纽交所而奠定天下一统局面。不过,成功问鼎社会化媒体领域并不代表市场长治久安,在后续发展方向方面,更名后的微博更是加大了在垂直领域的发掘力度,其中除了重资扶持自媒体、微电商、短视频等细分领域之外,微博还针对校园市场进行了新的发掘力度,日前在北京举行的“2016中国校园市场论坛暨中国校园市场联盟”成立活动,即是它们在这个市场领域发力的新动作。

不过,微博此次向学生群体发起的校园市场联盟动作并不被所有人看好,其中最为明显的理论之一是学生群体既没商业变现价值,而且相较于其他领域而言,学生群体也没海量用户数据支撑,因此微博通过学生群体走垂直化的方向一定程度上算是很大的冒险行为。作为有幸参与了此会议的见证者,我个人觉得这样的疑问不无道理,但在梳理了微博的详细计划后,但也觉得微博向学生群体发起垂直方向的举动也有着长远意义。

校园市场的蛋糕究竟有多大?

此次微博发力学生群体、筹建校园市场联盟的举动不被一些人看好,其中最为典型的原因是这些人认为学生群体的用户基数较少,其在微博整体用户范围所占的比重并不大,因此微博耗费资金和精力发掘学生市场并没有意义。这种理论乍看合情合理,但如果用数据来对比的话就会发现,目前学生群体在微博用户领域中所占的比重虽然不是足够庞大,但也不是特别弱小。

根据201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报告来看,2015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共有学校2824所、学生总规模达到3559万人。而在消费力度方面,上海交通大学发布的《2015年中国大学生消费行为与品牌认知报告》显示,大学生的人均消费达到1500元/月,而目前仅仅布局校园的规模企业也已经超过2000家以上……将这个数据相乘得出的数据即是未来校园市场的消费规模,究竟有多大大家可以自己计算一下。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学生群体除了消费力度庞大之外,所占据的各细分领域更是商家看重的焦点,在《201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一文中,学生群体在旅游、考研、求职、谈恋爱、娱乐休闲、生活服务等领域的需求均占据了较大的开支,这即意味着不同的行业领域在学生群体面前均有着庞大的市场机会。

在这样巨大市场空间的前提下,微博进入学生群体市场也因此理所当然。

微博进军学生市场意义何在?

根据《201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每天会有超过半数的学生群体在手机上花费5个小时时间,这对于从事移动互联网等业务的企业来说无疑意味着巨大机会——同样的现象在生活服务、休闲娱乐方面更是如此。在这种巨大的市场空间潜力下,学生市场成了香饽饽,不过,对于不是服务商家只是平台提供方的微博而言,其进军学生市场有什么意义呢?

在此次召开的“2016中国校园市场论坛暨中国校园市场联盟”成立活动上,微博官方发言人对此的解读是通过“共建校园市场行业规范与自律机制,关注青年人成长与发展,树立社会责任感,共同维护校园产业与校园生态的健康发展。”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微博通过打造校企资源高效连接平台,实现学生群体需求的信息壁垒被消除。从目前的行业发展状况来看,当前的校园环境在信息流通方面属于比较闭塞的环境,面对校园用户的旺盛需求,大多企业的表现不够高效、信息传递不够及时,同时各家单兵作战无法形成合力,因而无法满足用户的全方面需求。而微博作为涵盖学生用户群体最为直接的便利工具,可无缝连接学生与商家的服务需求。

其次,微博与服务企业通过中国校园市场联盟打破行业间的信息壁垒,使企业与高校、学生之间形成双方向的共享与连接。对于合作的商家,该联盟还将与其签订自律公约,让有保障的产品、服务更全方位的深入到校园并正确引导学生消费,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

这一点在近期由媒体报道的多起“校园网贷事件”案例身上有明显的对照作用——在此之前,有很多学生群体对网贷购物没有明确的认识和了解,因此在不明白后果的情况下贸然使用网贷消费,以至最终自己被网贷后果影响了生活和学习。而在此之后,随着中国校园市场联盟的成立,大学生群体在消费方面将变得理性消费、合理消费,相信“校园网贷事件”这种案例的发生概率,将进一步减少甚至消失。

因此,从宏观角度来看,微博进军学生市场有着充分的切实意义——既能给合作商家带来机会,同时又能给学生群体带来合理消费的正确价值观,对于微博本身而言,全力进军学生群体也意味着其在垂直化探索的道路上,通过在学生市场树立了新的探索方向而巩固了新的战略阵地。

进军学生群体是微博垂直化的重要体现

自媒体、微电商、短视频等等细分垂直领域是微博此前发力和建设的细分市场,随着此次中国校园市场联盟工作的筹建和完成,也意味着微博又以先发性的前瞻性眼光占据了学生群体空间。并且和其他细分领域不同,微博此次除了通过市场策略进军学生群体获得用户基数外,还通过与第三方合作商家开拓了更为严谨和规范的学生市场秩序,这对于完善微博的平台价值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因此,不难看出微博进军学生群体,无论对学生、第三方合作商家还是微博自身,都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这也是微博在垂直细分领域里的一个重要节点,相信在此之后,微博在其他领域的拓荒工作将变得更加顺畅和有章可循。

垂直化是微博早在数年之前就开始尝试的新方向,经过数年时间的探索过程,如今微博不仅实现了从产品改版、资金与资源扶持等角度的跨越,更通过针对不同用户群体的归类和重点突击方式,完成了不同细分领域的更精确和周到服务。这种策略对于提升用户交流质量、改善微博用户使用质量等工作,其意义自然不言而明。

学生群体作为市场巨大又颇具未来市场想象力的特殊群体,是连接商家与市场的中心枢纽,而微博作为目前凝聚学生群体用户最便利的纽带,其进军学生市场发力互联网连接的作用,更彰显了垂直化工作进入到新的高度的里程碑。

(完)


作者:朱翊,科技自媒体、知名意见领袖。
微信:izhuyi
微信公号:zhuyiweixin

版权说明:在标注作者名称及出处情况下,欢迎转载本文且无须支付稿酬,亦无须征得本人同意,但切记标注作者名称及出处。


Tags:

星期四, 05月 5th, 2016 互联网 没有评论

“跨界”后的微博会更好吗?

微博如日中天的时候,微信横空出世。几年前的行业版图中,这二者之外,中国的其他社交产品都几乎成了扶不起的阿斗。

这对于微博而言并非好事,因为在微信遥遥领先的情况下,微博需要一个势均力敌的对手来搅动和刺激行业,但在彼时的情况下,微博缺少棋逢敌手的对手,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其将陷入没有竞争对手的“僵局”。这种情况对于一个承载着最大中文社交媒体的平台而言,这是一种危险的讯号。

不过,好在微博并未沉湎于这种虚浮的荣光,而是通过“跨界”方式进行平台模式改革,用寻求增量市场方式实现了微博的新局面。

这从微博日前的财报可以看出端倪——在3月3日微博发布的财报中,微博“月活跃用户达到2.36亿,同比增长34%,日活跃用户达到1.06亿,同比增长32%。当季微博营收1.49亿美元,同比增长42%,盈利3290万美元,同比大涨258%。2015年微博总营收4.779亿美元,同比增长43%,总利润也达到6880万美元。”这份数据对于当前的中概股财报而言,已经是一份值得让其他公司艳羡的数据财报。

那么,微博是怎样用“跨界”方式实现增量市场提升的呢?下面几个方向,正是微博实现反超的几个关键:

首先推进兴趣信息流、从客户端行业抢夺增量市场,是微博在新环境下做出的第一个革新选择。对于微博产品而言,其本身在社会化分发速度、传播和影响方面,其比微信更有着优势和扩散效应,尤其是微博用户对内容的生产(自媒体和媒体),以及普通用户的传播扩散,使得微博在传播效应方面远胜新闻APP客户端,这从本质上决定了微博的媒体传播属性,是完全优胜于传统客户端行业的。我们看到,微博月活跃用户2.36亿,比增速最快的三个新闻客户端用户规模的总和还多(网易新闻客户端1.1亿,今日头条8200万,一点资讯3300万)。

在这个过程中,不同兴趣领域的用户因为关注对象不同,因此内容生产者更容易聚集更精确的粉丝群体,实现更便利的变现需求。而在微博平台上,多达32个垂直领域的兴趣信息分类,也意味着粉丝群体可充分关注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昨天看到微博电影的一则报道,微博电影已经成为目前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电影兴趣社区,想来这边是微博垂直运营的结果。另外,从阅读量和信息互动性来看,微博也要强于其他同类社交产品——微博四季度的阅读量增长达到84%,信息流互动率提升24%。

其次,在商业化方面发力信息流视频广告,争取广告主预算实现规模性营收,则是微博在发力增量发展方面的重要举措。对于微博而言,纯文字类信息已经不能满足现状需求,同时对于用户而言,纯文字类讯息在观看阅读方面也意味着疲惫之感,在这种情况下,微博发力信息流视频广告的方式,一方面可以缓解用户的阅读视觉疲累,另一方面则可实现增量营收。这种将视频方式的信息流广告嵌入微博信息流中,不仅没有破坏用户体验反而调节了用户的文字阅读疲惫感觉。

对广告主们来说,不管是品牌客户还是中小企业,微博信息流广告方面,天生的原生、精准、互动特性,使得其在效果方面也比市场其他同类广告更有精确性。这次财报期间,微博CEO王高飞也表示,随着微博DAU过亿和用户覆盖的下沉,以及微博强触达、强参与的广告产品逐步完善,使得微博正变成为数不多的全国性营销平台。这让微博对其他媒体平台的广告客户吸引力逐步增强,而开机广告、视频广告的推出,也会让广告客户的投放门槛大幅下降。

最后想补充一点是,微博与其他社交媒体平台相比的又一优越性,还在于微博的信息流方式可为微博用户提供不同方式的平台场景,比如喜欢娱乐的用户可享受到关注对象、话题、活动、访谈等场景元素。其他社交平台,有如微信者更适合点对点IM聊天,有如传统方式如BBS只能提供话题讨论,这些平台虽然在某一方向虽然尤其特长之处,但无法在场景化方面满足不同用户需求。

场景化的平台特性可为微博用户提供了90%以上的关注度,对于广告主和商家来说,丰富的场景化和超高的人气等现象都是其广告投放的最佳选择。相比较的是,朋友圈是微信的附属场景,微信用户最主要的场景是在IM的聊天页面,相比微信朋友圈的广告,微博的广告受关注的程度更高,效果也更好。这样不难理解,在信息流广告爆发的年份里,微信朋友圈广告发布价格、发布品牌影响力直降门槛了。

这些举措,都无一例外地使得微博的发展迈上了更快速的快车道,而且有望在未来继续影响微博的平台进程。跨界后的微博会更好吗?我们拭目以待。

(完)


作者:朱翊,科技自媒体、知名意见领袖。
微信:izhuyi
微信公号:zhuyiweixin

版权说明:在标注作者名称及出处情况下,欢迎转载本文且无须支付稿酬,亦无须征得本人同意,但切记标注作者名称及出处。


Tags:

星期日, 03月 13th, 2016 互联网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