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朱翊—TW博客

关于互联网热点信息及IT产业关注的个人原创评论博客

华为

外观、体验升级 HUAWEI WATCH 2 Pro成智能手表领航者

文丨朱翊

在过去几年时间里,基于移动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趋势,各种智能终端等设备出现了井喷式发展势头。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构建“通讯”+“智能化设备”的潮流也因此成为大多厂商的主流选择,而苹果公司推出的Apple Watch与华为公司推出的HUAWEI WATCH,更是以卓绝的产品表现成为行业内不可避免的推崇代表。

Apple Watch & HUAWEI WATCH:智能手表的集大成者

Apple Watch是苹果面向果粉群体推出的iPhone附加产品,解决了iPhone手机的功能延伸问题,在系统体验、操作和体验逻辑方面都延续了iOS的一贯封闭特征,因而也保证了卓绝的封闭系统体验。然而遗憾的是,苹果虽然耗费重金对这款产品进行了品牌宣传,但这款产品在创新等方面似乎并没有获得太多的用户认可,其最新款产品Apple Watch 3虽然亦有诸多升级,但市场反响仍不热烈,甚至诸多方面落后于华为最新推出的HUAWEI WATCH 2 Pro.

HUAWEI WATCH 2 Pro是华为公司面向Android用户群体推出的最新智能手表,与Apple Watch不同的地方在于,HUAWEI WATCH 2 Pro更注重产品设计与体验。在这款产品身上,其不仅承袭了经典外观设计、音乐播放、独立上网、增强的健康监测,移动公交支付,专业运动等功能,而且还创新性地推出了可独立拨打电话、收发消息的蜂窝网络eSIM功能。而PORSCHE DESIGN HUAWEI Smartwatch版本除了拥有保时捷设计经典元素之外,还是全球首款保时捷设计4G智能手表。

这两款产品虽然在思路、形态等方面均有不同,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们均共同推进了智能手表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巨大进程。尤其是HUAWEI WATCH 2 Pro在设计、体验和创新方面的突破,更使得整个行业具备了明确的前进方向,甚至更为其他智能手表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示范与借鉴作用。

跨界理念颠覆传统:HUAWEI WATCH 2 Pro引领体验升级

事实上,HUAWEI WATCH 2 Pro并不是第一款智能手表产品,在穿戴式设备领域也并未完全取代智能手机地位,但就目前的整个行业发展规模来看,HUAWEI WATCH 2 Pro通过产品驱动体验设计、革新传统产品理念的思维,或可成为其引发行业巨变的转折点。

这是因为HUAWEI WATCH 2 Pro集合了硬件与工艺、设计与功能等一体化升级的思路,同时融合了华为在供应链资源、通讯技术等领域的资源优势,最终构建了这款智能手表产品在不同维度方面的优秀体验。

在硬件与工艺方面,HUAWEI WATCH 2 Pro采用领先业界的3D陶瓷制备和精加工技术而成,历经36小时1500摄氏度高温烧结,4万转超高精密CNC加工,126小时钻石研磨抛光,600秒拉丝处理,前后25个工序历时12天方能诞生的一片陶瓷表圈。圆润似玉,独特尊贵的品质质感,拥有6倍与不锈钢的硬度,能确保在最极端环境下保持其原生光泽美态,几乎不留刮痕。

在设计与功能方面,HUAWEI WATCH 2 Pro秉承经典腕表设计美学,使用了45毫米尺寸的传统表尺寸和比例,同时搭配经典双表冠的设计也兼顾了休闲与商务等不同场合的需求。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HUAWEI WATCH 2 Pro采用领先的蜂窝网络eSIM技术,具备独立连接功能,可离开手机真正实现手表独立通话,另外,支持公交地铁及移动支付、智能应用和提醒,以及全面的健康监测和专业运动监测和指导,更是成为这款智能手表的最大亮点。

虽然近来的Apple Watch也在体验和配置等方面有所升级,但就HUAWEI WATCH 2 Pro目前的表现来看,Apple Watch在引领产业革新、带领行业进入消费升级阶段还有待向HUAWEI WATCH 2 Pro学习,尤其是后者通过向传统表学习表盘尺寸的同时,又跨界打造全新体验的创新思维,更是HUAWEI WATCH 2 Pro能完全引领新体验升级的焦点所在。

智能手表未来:专业之外,功能与体验或成产业新方向

作为腕戴配饰之一,手表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同一般的应用价值;而智能手表作为信息技术驱动下的智能可穿戴设备产品,对于提升普通用户在生活工作中的便捷性而言,更有着不可忽略的市场意义。

这就意味着在未来的市场空间里,智能手表势必将迎来更加全面的发展契机,更加切中用户的使用痛点,具备卓绝体验功能的智能手表产品也势必会成为未来明星。从这个角度讲,HUAWEI WATCH 2 Pro集合设计、功能与设计等诸多要素为一体,是华为构建的新型智能手表产品,一定程度上为这个全新时代的到来打开了序幕。

另外一方面,在科技产品更加趋于便利和轻量化的时代趋势面前,HUAWEI WATCH 2 Pro具备的蜂窝网络(eSIM)独立连接功能也或将对未来的通讯方式带来全新的变革,一定程度上甚至可能造成对智能手机产品的冲击。

从当前的行业角度来看,这个状况或许已不再遥远。

—————— (完) ——————

【作者简介】

朱翊 | 媒体人、专栏作家、新商业模式观察家,新媒体实践者&研究者、3C、TMT、PR领域资深专家。
2009年:易观国家特邀观察家;

2010年:易观国际突出贡献观察家;

2010年:中国TOP10博客营销专家;

2011年:企博商学院特聘讲师;

2012年:中国互联网十大评论分析师;

2013年:中国互联网风云榜百强自媒体;

2014年:搜狐IT最具影响力自媒体人;

2015年:入选“中国科技自媒体百强”;

2016年:超声波“最具爆发力”自媒体。

交流联系

微信:izhuyi; 邮箱:yiyi@izhuyi.com

Tags:

星期四, 11月 23rd, 2017 互联网 没有评论

华为手机年轻化转型初见成效,《梦想的声音》传递了哪些讯号?

根据ZDC和中国移动发布的调研数据显示,2016年开始的手机市场正迎来增量变化市场趋势,其中由年轻用户群体主导的体验、服务、娱乐等元素成为智能手机的新标签,一些手机品牌更是借此推出了专门针对年轻用户群体的新品牌。在这个阵营中,华为手机除了推出nova系列之外,还通过独家冠名《梦想的声音》的方式斩获了新的年轻用户市场,进而成为整个通讯领域转型年轻用户群体最得力的手机品牌。对此,一些媒体和评论家更是认为,在即将开始的2017年竞争市场上,年轻用户群体或将成为华为的全新战略目标。

虽然华为官方并未对该看法做出回应观点,但从已经连播12期的独家冠名《梦想的声音》节目来看,这一可能性成为现实的几率也日趋增大,尤其是这档节目传递的华为手机转型年轻化阵营的迹象,也正越来越清晰地透露着华为的下一步目标。

践行品牌年轻化,华为手机独家冠名《梦想的声音》

《梦想的声音》是由浙江卫视倾力打造的大型音乐互动圆梦节目,是面向爱好音乐的歌者与明星导师同台交流切磋的综艺平台,在参与人员和影响力方面,这档节目除了给普通的素人歌手提供才华展示平台之外,还邀请了林俊杰、羽泉、张惠妹、萧敬腾、田馥甄等知名艺人以导师身份参与交流切磋。这些参与人员与节目本身的定位、节目所处平台的影响力等因素,使得节目本身还未开始就看点满满,尤其是颠覆式的改编模式更是让观众享受了一场视听盛宴。

而与精彩纷呈的内容相得益彰的是,这档节目还巧妙地融入了华为手机旗下子系列HUAWEI nova的精美露出,和其他营销模式不同,HUAWEI nova在这档节目中是以“素人歌手圆梦的助力器”的方式出场,因而是素人歌手开启“梦之门”的钥匙。根据节目实际的播放内容来看,HUAWEI nova在这档节目中的另一种表现方式还体现在导师们通过它控制机械臂搭起“神之桥”,实现了助力素人歌手圆梦的最佳价值。

HUAWEI nova与这档节目的良好融合通过对外播放之后,大多用户对这种合作方式给予了肯定的评价态度,《梦想的声音》不仅稳居周五晚黄金档收视冠军宝座,而且全网播放量突破40亿,奠定了观众对HUAWEI nova与《梦想的声音》合作的赞赏态度。其中,爱奇艺视频播放总量破7.5亿,秒拍播放总量破13亿,QQ音乐播放总量破15亿,且节目歌曲登上QQ音乐的巅峰人气榜第一,百度搜索总量破1500万,微博话题#梦想的声音#占多时段总榜第一。诸多行业数据,多维度地体现了观众对HUAWEI nova与这档节目合作的认可。

《梦想的声音》传递了华为的哪些新讯号?

从社交媒体统计的数据来看,HUAWEI nova与《梦想的声音》无缝合作取得了非常不错的网络效应结果,对于二者而言,这种合作无疑有着积极意义:一方面,《梦想的声音》借助HUAWEI nova完成了更高、更热度的网络传播效应,实现了更好的用户群体覆盖,另一方面,HUAWEI nova也通过《梦想的声音》这档节目完全展示了华为手机在接触、融合、携手年轻消费者方面有了更多身体力行的举动,这对于华为未来的年轻化战略有着极大价值。

华为在产品研发方面有着极为严苛的体验要求,在细化的产品体验方面,华为手机通过独家冠名《梦想的声音》的方式可更加细致、全面地了解年轻用户需求特点,进而可以帮助华为手机在产品方面带来更具市场需求的体验优势。虽然初看华为手机独家冠名《梦想的声音》只是普通的商业行为,但这起合作透露的华为对年轻用户群体的体验之看重,是这档节目传达给外界的第一印象。

除此之外,面向年轻用户群体推出转型化解决方案,是华为手机独家冠名《梦想的声音》这档节目的第二个讯号。在这档节目中,HUAWEI nova本身年轻、时尚的产品定位与节目本身面向的年轻用户群体不谋而合,使得二者在用户覆盖率方面具有完整的融合性,这正是二者合作的价值所在。因此,通过该节目传达华为手机年轻化策略、转型年轻用户群体的新方向,这正是节目传达出的第二个讯号。

第三,这档节目与HUAWEI nova合作透露的华为营销多元化特征,也成为二者合作传达的另一种讯号。在今天的智能手机市场上,华为拥有卓越的技术研发实力与专利积累,而目前通过HUAWEI nova与《梦想的声音》合作的方式,也间接地提升和优化了华为在娱乐营销等领域的实力。对于消费者而言,这即意味着华为手机未来将成为可在产品、服务、营销、渠道等多维度方面形成对年轻消费者的综合服务,这对消费者而言无疑意味着更完善的体验。

除了这些,HUAWEI nova与《梦想的声音》合作还将体现在其他方面,但从目前播出的《梦想的声音》节目内容来看,华为目前借助《梦想的声音》转型年轻化用户群体的战略已经初具影响,这对于华为在2017年里全面展开年轻用户群体市场的发展,将有着积极的推进意义。

2017手机市场,华为手机年轻化战略还有多少机会?

对于华为来说,HUAWEI nova与《梦想的声音》的完美收官合作,成功地奠定了华为手机在转型年轻用户群体的竞争机会,同时也或意味着华为的2017年市场发展,一定程度上也将迎来更加明确的年轻化市场发展契机。

这是因为,2017年的手机市场竞争将变得更加明确和理性竞争。

ZDC和中国移动此前发布的数据即已显示,智能手机在经过初期比拼硬件配置、价值的蛮荒时代之后,目前正迎来全新的群体细分时代,年轻用户作为智能手机的中坚力量因素,是这个阶段的主力人群。而华为手机作为在研发、产品和渠道方面的一线领军品牌,自然有着更具优势的竞争实力。此次通过独家冠名《梦想的声音》节目,更提升了华为手机在年轻用户群体方面的营销优势,这将使得华为手机在年轻用户群体方面拥有了足以比肩华为在产品、研发、渠道等方面的竞争力。

这种趋势下的年轻用户群体竞争力,正是其他手机厂商无法比拟的关键所在。

从这个角度来看,华为手机要在2017年抢夺年轻用户群体手机市场,其机会已经来临。

(完)


作者:朱翊,科技自媒体、知名意见领袖。
微信:izhuyi    QQ:87108198
微信公号:zhuyiweixin /cnitnews

版权说明:欢迎转载,但转载前请先联系。


Tags:

星期三, 01月 25th, 2017 互联网 没有评论

从华为Mate 8销量看中国智能手机的美学秘诀

在中国当前的智能手机领域,单款千元机销量破500万并非难事,但对于一款定价高达3000元以上的高端智能手机来说,要达到单款机型破500万销量的目标则非常吃力。

不过,这个看来实现难度非常之大的数字对华为来说倒也并非难事。据传,华为Mate 8自上市起到现在的销量,已经达到了500万台,甚至有望在未来不久突破Mate 7创造下的700万台销量。

在当前整个手机产业整体趋于低迷的状态下,千元机成为大多手机厂商厮杀战场的主力机型。但华为Mate 8作为一款定位高端的商务旗舰机型,在逆市的环境下依然能取得如此成绩,这背后依靠的“秘方”或许正是大多其他智能手机品牌关注的焦点。

产品美学构建竞争:Mate 8销量暴涨事出有因

在目前的智能手机领域,小米、魅族等诸多手机厂商均先后尝试过高端机型,但经过市场的多番洗礼之后,如今只剩下华为能与三星、苹果在高端市场一决雌雄。其余的手机品牌在高端策略面前,或因为激烈的市场竞争,或因为缺乏竞争力的产品表现,均先后折戟沉沙、无功而返。它们中的大多数不仅没有收获到相应市场份额,反而拖累了其他中低端机型的市场地位。而华为在试水高端机型的过程中,不仅多款机型斩获良好口碑,而且在市场效应方面也成功打开了高端市场的窗口,例如华为Mate 8。

剖析华为高端策略的成功之道,产品美学构建的竞争力无疑是主因,这从对比不同厂商的高端机型可一窥端倪。

在“高端”定义上,不同的厂商对高端的定义与理解各有不同。从当前的市场反馈情况来看,大多人对“高端”的理解是“高配置”和“高价格”,认为只要使用最好的配置加上更高的价格就能完成所谓的高端策略。但事实上,真正的高端更应该是体验和品质方面的高端,单纯从价格和配置上定义高端只是一种理解上的粗暴,因为这种用配置和价格堆砌起来的高端和用户体验、产品品质没有任何关系。

所以对比不同厂商的机型便可发现,大多更换顶配处理器和设定了更高价格的机型,其无论在设计还是在产品体验方面和千元机并无本质差别。当用户发现,不一样的购买价格享受到的产品和服务只是同质化的另一种表现,那么用户自然不会为这样的“高端”买单。在华为Mate 8身上,从产品用色、外型设计到系统优化,以及诸多为商务人士设计的独特功能,从本质上就拉开了与低端机型的定位起点,因此其成为高端畅销机型自有可圈可点之处。

这种将产品体验和品质作为定义高端的基础条件,一定程度上便决定了产品的体验和品质上升到了新的台阶;在用户手上,一款优秀手机所赋予的体验更应是产品的美学阶层,而并非是配置或速度等领域的单方面偏激。大多其他品牌止步高端机型的失利因素,更多的是并未读懂产品美学对于消费者的需求把控,因为这些高端机型大多并未具备体验上的美学基础——只有配置和价格,没有体验完整性。

研发重投入:高端产品的美学与生命力构造基础

在信息技术发展与制造业日趋成熟的今天,组装一台智能手机变得异常便利,在将零部件通过组装即可成型的流程之后,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开始疏于研发而重营销。殊不知从工业制造的角度来看,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埋有相当巨大的隐患——缺乏研发基础和品质检验的过程,那么,创造良品的几率都不会太高,近年来诸多厂商爆发的产品品质与安全事件就是这方面的真实写照。


而重研发的方式,虽然短时间之内会损耗企业的大批量成本和精力,但其渠道的后续价值却是无法估量的。在Mate 8身上,华为倾覆的研发成本不仅艰巨而且巨大——根据官方公布数据,2015年华为的研发成本投入已经到达596亿元规模(占销售收入的比例高达15%)、近十年累计投入研发费用更是超过1880亿元,华为员工中的研发人员比例超过40%;在全球范围内,华为还设立了16个研发中心和28个联合创新中心,其更是连续两年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发明专利数量排行榜上保持第一。

持续的重投入和高研发成本具有可靠的保障基础,是产品形成竞争力的驱动工具。

而持续的研发投入是赢得市场“长治久安”的不二法宝,虽然大多智能手机也曾在高端策略上投入重金,但未全面跟进也导致它们纷纷丢失了大好机会。事实上,纵观其他成功企业,其成功基础无一不来自持续性的高端研发投入,比如苹果截止到今年3月的总研发支出为25亿美元、谷歌今年第一季度的研发支出占据其总营收的16.6%,亚马逊今年第一季度研发支出为 35.3 亿美元……

“中国制造”走向世界:产品美学反击国际市场

在过去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制造”一直被当成密集劳动力制造的典型。大多数人认为:“中国制造”与高端和精品之间没有任何联系。但随着近年来“中国制造”在品质、设计、体验等方面的改进与提升,“中国制造”走出国门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智能手机领域,越来越多的国内厂商开始选择出海走向世界,用中国独特的产品美学概念向世界证明自己的价值与地位。

华为作为中国智能手机的标杆企业,在这方面率先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根据外媒The Conversation年初的报道,目前华为在全球手机领域,以第三的成绩居于苹果、三星之后,而在中国之外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华为的区域成绩更是甩开了三星成为苹果唯一的劲敌。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前不久,华为正式向苹果授权专利,在数年之前,这种状况几乎不可想象。

从华为Mate 8短时间内销量近500万到向苹果收取专利费用,这条道路虽然艰巨,但也证明了中国产品的美学正在征服世界。

而华为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外媒The Conversation认为主要有三点因素:第一,从首席执行官到整个组织都强烈关注“顾客第一”的理念,有效管理客户体验。第二,利用第三方销售产品和能够增加价值的服务,扩展新市场的市场占有份额。华为拥有一个合作伙伴计划,在其投资组合中促进销售。第三,将国际标准融入到领导者的思想中。

或许,这也正是华为Mate 8取得成功的另一种秘诀。

(完)


作者:朱翊,科技自媒体、知名意见领袖。
微信:izhuyi
微信公号:zhuyiweixin

版权说明:在标注作者名称及出处情况下,欢迎转载本文且无须支付稿酬,亦无须征得本人同意,但切记标注作者名称及出处。


Tags:

星期六, 06月 4th, 2016 热点评析 没有评论

从移动到PC,华为跨界演绎多元的精彩

5月26日晚,华为在北京发布了首款HUAWEI MateBook笔记本电脑产品,这款集设计、性能、艺术为一身的全新形态产品一经亮相,即引起在场媒体的齐声欢呼。

这种来自媒体、花粉(华为粉丝)、合作伙伴等群体的一致性呼声并不是这次发布会的独有现象,早在华为其他产品发布会上,这种瞬间爆发的欢呼声也发生在其他华为产品身上。不过,这次参会人群爆发的欢呼声与其他场次略有不同,这次的欢呼声是因为HUAWEI MateBook笔记本产品的诞生——它是华为第一款全新品类的产品,在相关配置、设计、细节等方面诸多地方赶超iPad pro和Surface Pro,因此对参会群体来说,这种见证一个新产品的诞生的欢呼效应,自然远比其他迭代类产品带来的惊喜更多。

因为这意味着,在笔记本电脑产品领域,用户除了iPad pro和Surface Pro之外,HUAWEI MateBook也将成为又一个选择对象,并且后者无论在性价比还是在设计、使用体验等方面你,都比前两者更有优势。而对华为来说,HUAWEI MateBook的发布也意味着华为本身在多元化的道路上又迈出了跨越性的一步。

从移动到PC,华为贴近消费者需求核心

任正非创业华为之时,华为的主营业务是代理销售用户交换机,之后华为开始自主研发PBX和各种解决方案,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时全力进军网络解决方案领域。之后,随着通讯技术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华为在通讯领域逐渐成为领军企业,其推出的产品和业务也逐渐面向更加专业的通讯和移动领域,到本世纪开始,华为在个人终端消费数码产品领域已经崭露头角,随着智能手机时代的全面来临,华为依靠多年的技术、专利等积累优势成为移动市场的不可取代品牌,并与三星、苹果在全球形成三强对局面。

后发先至是华为在数十年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的核心策略。和其他企业相比,华为无论在产品还是战略方面都并激于冒进,而是通过对市场的理性审视之后再理性进入,此前的智能手机策略和日前刚刚发布的HUAWEI MateBook,都无一例外地体现了华为的这一中心思想。

激于风口只能获取短时间的时间红利,但这种太急功近利的方式并不能在品质与服务方面保证用户体验。在智能手机崛起的风口,无数厂家竞相比拼配置和价格相互厮杀,但事实最终证明这种只顾眼前利益的策略,不仅没让厂商获得市场认可,反而加剧了它们的毁灭之路。在这条道路上,华为的策略并未第一时间跟进行业潮流,而是在用心打磨品牌与品质之后,再通过产品和市场优势介入市场,从曾经以及难求的Mate 7和广受好评的Mate 8/P 8以及刚刚发布的P9等机型来看,华为的这种策略深得人心。

而日前发布的HUAWEI MateBook同样彰显了华为对于市场及消费者的需求把控。在个人电脑迎来全新爆发时期时,华为也并未跟风基于推出各种轻便型产品,而是通过长达4年时间的积累、研究和探索,才得以选择在当前这个市场成熟期时间关口推出HUAWEI MateBook。从5月26日的发布会状况来看,与会的粉丝、媒体、合伙伙伴对HUAWEI MateBook的一直看好,也再次印证了华为在把控消费者需求核心方面的优势与掌控力度。

从初期的通讯到移动,再到目前的个人电脑,华为所秉承的每一步主张都在以沉淀、积累和爆发的后发先至方式完成对用户和市场的考验,对于这款刚刚发布的HUAWEI MateBook而言,其所承载的技术、设计、艺术等产品特质和华为所秉承的精神,正良好切合了消费者对消费数码的需求心态。通过HUAWEI MateBook,华为再一次证明了自身在用户、市场等方面的深谙功力,这正是其他急功近利的厂商身上所不具备的品质区别。

MateBook发布:推进消费者多元化体验

5月26日晚,华为消费者业务移动宽带与产品线总裁万飚站在镁光灯下,向与会的媒体和粉丝、合伙伙伴宣布MateBook的诞生。在媒体的闪光灯与欢呼声中,万飚手中的MateBook呈现于世,其具有轻薄、轻巧、时尚美观等特征。万飚说,这款与微软、英特尔公司联合合作的产品,是便携电脑向移动办公时代演变的进程,也是华为进行全场景连接布局的自然延伸。

如果只是单纯看这款产品的硬件配置,那么充其量也只是一款简单的个人电脑产品。

但当万飚用MateBook播放PPT时,PPT的荧光笔工具可直接在胶片上手绘的方式,给予了现场与会人群惊讶的赞叹。在目前的发布会中,用自家产品播放PPT演示比较罕见,这样现场使用自家产品演示PPT的方式,也全方面说明了万飚对MateBook的信息。除此之外,现场通过WIFI将MateBook与大屏幕之间连接并无线投影到大屏幕上的风险极高,但从MateBook5月26日的表现来看却得心应手。

所以,华为制造的并非单一的一款个人电脑,而是一种多元化的精彩体验。

比如HUAWEI MatePen在书写时的流畅程度也让人叹为观止,当用户在实际工作及会议交流中,信手用MatePen在胶片上写写画画的方式不仅具有浓郁的商务交流感觉,而且在便利程度上也较之其他同类产品有了质的提升。通过发布会的现场体验情况来看,MatePen的书写和传输几乎看不到时间延迟,更没有卡顿和花屏现象发生,这些都源自其2048级灵敏度的压感触控感应技术。

尤为重要的一点是,这款MateBook还具有非常实用的防水功能,比如用户在出差过程中的高铁旅程中,携带的水不小心泼洒到MateBook上时也不必惊慌,MateBook独特的防水性能能避免MateBook被意外泼洒水时也不会出现故障。

虽然iPad pro和Surface Pro等产品也分别在功能、体验、细节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但在细节方面,这些产品均有不同的可改进之处,目前MateBook在这些方面虽然也并未带来革命性举措,但其重在某些细分细节方面着力挖掘和打磨的的产品钻研精神,却别出心裁地为这款个人电脑的多元化体验提供了驱动力。

M³”时代:或开启华为联接纪元

从上世纪80年代华为成立到如今跨界多元化领域,华为正迎来新的跨界领域业务时代,并且在当前移动互联网、终端设备等层出不穷的年代,华为不管革新当前现状继而迎来的发展方向,这从华为目前在产品、市场等方面的策略变动亦可一窥端倪。在这方面,尤其是近期华为邀请Messi作为其品牌代言想象的举措,一举更是将华为推进了“Mate8+MateBook+Messi”的“M³”时代。

作为年少即已经享誉全球的足球运动员,Messi的个人成就和形象都与在年轻用户群体中享有巨大影响力,而华为的Mate8+MateBook作为“新商务组合”的产品群组,其针对的对象也自然是职场中的年轻用户群体,这种在本质特征上具有共性的“M³”的组合,一定程度上也预示了华为在服务消费方面正趋于多元化的方式。

Messi在足球领域有着“潘帕斯雄鹰”之称,而足球运动作为一种对抗性特强的体育运动,讲究运动员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以及要求运动员本身必须具备敢于拼搏和闯荡的气概,因此华为选择Messi作为形象代言人,也不无意味着华为在产品品质方面敢于追求创新、突破现有桎梏的前进精神。另外一方面,Messi本身作为足球界翘楚,其通过才华向世界证明自身价值的同时,也彰显着华为用户在商务市场上也即将迎来全新的可证明自身价值的空间,尤其是Mate8+MateBook的商务组合,更使得这样的群体在职场上将为职场生涯添砖加瓦。

这一方面也说明,通过Messi和Mate8+MateBook的“M³”作用,人文和科技也可实现联接,而联接的最终对象,都无一例外地都是用户。

(完)


作者:朱翊,科技自媒体、知名意见领袖。
微信:izhuyi
微信公号:zhuyiweixin

版权说明:在标注作者名称及出处情况下,欢迎转载本文且无须支付稿酬,亦无须征得本人同意,但切记标注作者名称及出处。


Tags: ,

星期六, 05月 28th, 2016 互联网 没有评论

华为MateBook国内发布会在即,狼真的来了?

自今年2月在巴塞罗那世界移动通信大会(2016 MWC)上亮相开始,HUAWEI MateBook就开始成为媒体关注的对象,之后随着一些媒体的跟进式报道,大多华为粉丝均对这款二合一产品寄予厚望——他们认为在个人电脑业务日渐式微的趋势中,这款HUAWEI MateBook无论在设计颜值还是在性能配置方面,都足以给行业带来新的气息,甚至将开创新的局面。

支撑这种理论的观点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这款HUAWEI MateBook的颜值照片深受一些粉丝群体喜欢,是目前个人电脑产品中为数不多的具备设计元素的时尚产品;除此之外就是全球领域内个人电脑市场份额下滑(Canalys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第一季全球笔记本电脑比去年同期下跌了13%,跌入了自2011年第二季度以来的最低谷)情况下,华为此时推出HUAWEI MateBook不仅是华为对技术研发与生产制造的自信,而且也将革新整个行业的发展效应。

那么,对于HUAWEI MateBook来说,它究竟是不是引发这种效应的狼呢?

1、二合一电脑:生产力需求?智能联接入口?

二合一电脑是具备性能与便携的技术结晶类产品,对大多数人来说,它就是一个生产工具。

不过,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却表示,“下一个十年是智能终端全场景的时代,不同的智能终端覆盖人们工作、生活、娱乐的各个场景”,在他看来,所有的硬件终端都必须要和人、使用场景实现联接才能产生价值。如果根据余承东的这个理论反推,那么便可以顺理成章理解华为此前在手机领域的发力缘由——在移动互联网趋势下,智能手机是最好的用户切入口,而目前华为发力二合一形态笔记本,这也是否意味着华为正在打造一个新的场景联接入口呢?

我认为是这种可能。

智能手机联接的是人与移动互联网,但在当前的新型技术和潮流趋势下,智能家居、物联网、云计算等新生活方式正在走入我们所生活的角落,在智能手机无法满足用户的全方面场景覆盖需求的情况下,个人电脑为载体的终端设备成为场景联接的最佳对象,这也因此更趋于理所当然。尤其是个人电脑在效率、性能等方面的更优质体验,因此从本质上也决定了它是最好的场景联接工具。这款HUAWEI MateBook兼具便携和性能、颜值,因此成为华为粉丝追捧对象也确有相当理由。

如果这个推论正确的话,那么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Canalys统计数据中整个个人电脑式微的缘由了——在当前的新趋势环境下,传统笔记本只局限于配置提升而忽略了体验和潮流趋势,用户和市场自然不会买单。事实上,这从苹果公司等厂商的产品中亦可一窥端倪,那就是在用户体验方面做到顺应用户需求、在趋势上迎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产品,通常情况下都会成为用户青睐的对象,HUAWEI MateBook占据了颜值和性能、时代发展趋势的因素,这也是它能引发关注的原因之一。

2、HUAWEI MateBook若成功,个人电脑会有何变化?

本月26日,HUAWEI MateBook将在国内市场正式发布。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无法得知这款二合一电脑产品会取得怎样的成绩,虽然目前有众多华为粉丝群体翘首以盼,但市场从来都不以个人情感为中心,因此这款HUAWEI MateBook是否能在中国市场上取得任何,这有待于HUAWEI MateBook届时的表现。不过,作为一款在设计、配置等方面都与传统个人电脑有着截然不同的二合一电脑而言,HUAWEI MateBook在国内上市确实有着一定程度的意义:

(一)、带动个人电脑在设计、体验方面进行大面积革新

HUAWEI MateBook拥有传统电脑不能比拟的设计颜值和性能参数,如果这种集合设计、性能、体验、品牌、技术等为一身的产品在市场上取得成功,那么其势必会引发其他厂商的效仿和跟进。

(二)、引发个人电脑领域的鲇鱼效应反应

之前华为在巴塞罗那通信大会上发布HUAWEI MateBook的时候,大多媒体和个人的观点是“做通讯的华为来搅局个人电脑市场”了,但在我看来,华为发布HUAWEI MateBook并不是对这个行业的搅局和颠覆,而是一种间接推进。如前所说,如果这款HUAWEI MateBook在市场上获得成功,那么其他厂商的效仿和跟进现象,无疑正充分说明HUAWEI MateBook的价值在于激活了原本死气沉沉的个人电脑领域,使得整个行业因为这条“鲇鱼”而恢复新的生机,这对行业来说不无裨益。

(三)、推动场景联接、生态并进的多元化商业时代

根据余承东此前的发言来看,未来的终端设备将不再是单独运行的个体,而是与互联网、人等有了零距离的交互方式,对于智能手机和二合一电脑产品而言都是如此,而HUAWEI MateBook诞生于这样的背景下,毫无疑问也承担着华为自身在这种商业布局上的实际举措。

华为拥有云、个人消费业务、企业级服务产品,以及针对B端的商用解决方案,这些业务通过HUAWEI MateBook进行联接之后,其所创造的商业竞争优势和威力是无穷大的——这方面的成绩,看看今天的亚马逊、Google等互联网公司亦可看出端倪。

这就是我所理解的为什么HUAWEI MateBook的更宏达意义,在于推动新的商业多元化时代来临的又一个体现的缘由。

如果HUAWEI MateBook真的基于这样的出发点而考虑,那么只能说华为实在有前瞻性眼光和超乎想象的执行力。

当然,具体的结果,我们还有待HUAWEI MateBook的最终市场表现。

3、华为会不会因为HUAWEI MateBook成为真正的“狼”?

在互联网领域,“BTA”是三大巨头的缩写,三大巨头也几乎代表了中国互联网的高度。

但对于华为来说,无论在业绩还是品牌口碑、技术实力等方面来说,都远远赶超很多大型商业公司,尤其是华为一直以来的做事风格和企业文化理念等等更是让人交口称赞。不过,过去的华为因为较多精力和业务都在B端市场,但随着今年来华为发力消费者及各人业务,越来越多的普通用户开始和华为实现了零距离的拥抱,比如手机等终端设备产品,目前华为实现了直接针对C短用户的直营服务,加上本月即将26日即将发布的HUAWEI MateBook,华为与普通用户的接触距离正在消除壁垒。

这是否意味着,华为有朝一日会不会成为这个领域的“狼”?

毕竟较之其他产品,华为对产品和技术的口碑明显优于业内,尤其是在产品方面,HUAWEI MateBook无论在设计颜值还是在性能体验方面都有压倒性优势。除此之外,华为在企业文化和口碑方面的公众形象也几乎堪称正面,同时加上长远眼光的布局和前瞻性策略(比如推出HUAWEI MateBook),华为在这种良好背景优势成为新标杆,这从目前来看并不是不无可能——或是可以说,HUAWEI MateBook正驱动着华为成为行业的“狼”。

所幸,这匹凶猛的“狼”带给行业的,或许更多的是期待。

(完)


作者:朱翊,科技自媒体、知名意见领袖。
微信:izhuyi
微信公号:zhuyiweixin

版权说明:在标注作者名称及出处情况下,欢迎转载本文且无须支付稿酬,亦无须征得本人同意,但切记标注作者名称及出处。


Tags:

星期二, 05月 24th, 2016 互联网 没有评论

华为领跑高端市场背后:聚焦与创新连接未来

4月6日,华为公司在伦敦时尚中心巴特西公园正式发布全新旗舰华为P9手机产品。作为华为精工打磨和大胆创新的全新旗舰手机,这款新品不仅拥有全新的设计风格,而且在拍照系统方面也选择了与徕卡联合设计和开发合作——通过后者的硬件光学水准和成像质量软件调校,让P9可为用户的手机摄影提供徕卡级的拍摄效果。发布会结束之后,基于华为与莱卡的跨界合作即刻在行业引发轰动,大多外分析师认为P9是华为进军高端智能手机领域的一部佳作,而法国《回声报》更是直称P9是真正的“iPhone 杀手”。

对于一款主打中高端市场的手机产品而言,华为P9能引发的这种现象也彰显了华为在产品方面的实力与信心,从华为于4月1日刚刚颁布的2015年年报数据来看,增长迅猛的数据正在佐证这一论点。

从公布的财报信息来看,华为在2015年营收方面的业绩增长非常惊人,除了较上年超过37%的增长比率之外,华为在消费者业务方面的增长态势尤为卓著——2015年华为 共实现1.08亿台的智能手机销量、实现1291亿元人民币的销售收入。同时,华为在高端机型市场的增长也非 常明显,在中国市场上,其更是以高达40%的市场份额占据了3000-4000元档位的第一位置。根据此前GFK在 2015年12月、2016.1月的统计数据来看,华为目前智能手机领域的的全球份额已经超过10%,仅次于三星、苹 果之后。

1、华为领跑全球市场:一骑绝尘力甩行业友商

根据华为2015年颁布的财报数据及GFK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华为在德国、西班牙、 意大利、比利时、瑞士、葡萄牙排名前三,部分国家排名进入第二;其中2015年5月华为在西班牙的市场份额 持续领先苹果,直追三星、2016年1月在意大利的市场份额首次超越苹果,排名第二、2016年1月华为首次进 入德国市场份额前三甲。在东北欧市场方面,华为在奥地利、芬兰、挪威、丹麦等多个国家市场份额排名前三位置。

在中国市场上,华为也首次实现赶超小米领跑中国市场第一品牌之势。

根据GFK于2016年1月的统计数据来看,华为先后通过Mate  8等精品机型相继在中国市场取得高端市场第一位置地位,在西欧市场上,华为也相继在300—500欧元价格当为取得名列前茅成绩。甚至在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华为更是在400-500欧元档位的成绩方面超越三星等知名品牌的发展优势。

与其他手机品牌相比,华为的市场数据几乎以中高端产品为主力,而其他手机品牌的市场数据几乎以低端机为支撑依据。在国际市场上,华为目前在多个国家和地区正赶超三星发展态势,也说明的市场竞争力正形成碾压之势;而在国内,华为在出货量与品牌认知方面,也已经与其他与中国本土品牌呈现两极竞争差距越大的局面。这些数据和现象,正透露出华为依靠其对产业的专注于聚焦、对产品和硬件技术、手机品质 、未来市场战略等方向的追求和把握,正在上升到新的高度。

2、聚焦与创新驱动:华为连接大时代与消费者需求

华为在国际市场的所向披靡与高端市场的突飞猛进,是华为在新商业市场上的新起点。在这个过程中,华为本身在产品聚焦与产业创新等方面的探索与尝试,正形成了华为以用户需求和体验为中心的发展模式。在前文提及的华为财报数据中,不难看出华为P9的市场定位、产品创新等特色正是基于独特的市场用户群体。

这是因为华为28年来一直专注通讯及设备的研发与探索,权利专注于聚焦手机通讯领域,并且在研发投入(2015年华为投入500多亿研发成本)与品质保障方面继承和发扬了华为的一贯作风。这种数十年如一日的优势使得华为在产品和市场上具备了品质保障和品牌认知,从而成为大众用户认可和喜爱的选择品牌。纵观此前一机难求的Mate 7和时下正成热门的Mate S等机型,不看看出华为通过专注之心打磨精品的策略从未改变,此次P9广受国际市场赞誉的现象也再次佐证了这一点。

除了专注聚焦之外,华为在技术创新方面的举措同样让其利于市场之首。

从早期的自主研发芯片到目前探索研究新型石墨烯电池、再到目前华为积极参与研究和建设5G网络的设备与 技术工作,也全方面彰显了华为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决心与魄力。从此前媒体的报道讯息来看,华为去年于成 都开展的大规模的5G空口新技术外场验证(峰值速率突破3.6Gbps),以及目前正推进的快充技术和刚刚发布 在P9手机上拍照创新,都正一步步地验证着华为在创新方面的探索步伐正在一步步得到彰显——正是这些深谙消费者需求痛点和创新趋势的探索举动,使得华为在高端市场一直深受市场认可。

3、高端市场或尘埃落定,华为领航市场正成主力

在华为之外,几乎所有的中国本土手机厂商均尝试过高端品牌,但与华为秉承不同理念的地方,在于这些过于民心参数及配置的厂商在划分高端与中低端产品的标准,无一例外的都通过硬件配置高低的裁决方式。但在智能手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单纯将硬件配置提升为竞争主力而忽略体验的方式,都先后用实践证明了这样的理论不可行的结局。所幸在这个过程中,华为并未迷信参数与配置决定高端论的说法,而是通过品质、格调等价值因素构建新的用户市场认知。

这种着眼于用户及市场痛点需求的思路,为华为的高端市场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据资料统计,Mate 8截止2016年2月底的全球发货近300万台(1月初CES面向海外发布Mate 8之后实现超过40万台发货量)、而Mate S作为其他厂商不敢轻易尝试的4000元价位以上的手机,在开售3个月后即实现全球发货超百万台业绩目标;而在此之前推出的Mate 7,则在截止2015年12月底的时间里一共斩获了全球发货超过700万台的目标,另一款产品P8则更实现了截止2015年12月30日全球发货量近450万部、覆盖超过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优越成绩。这些主打中高端和精品路线的品质产品之所以畅行国际市场无阻,从本质上决定了华为在高端市场的品牌与用户群体均已经尘埃落定。

这意味着,在未来的消费者业务方面,华为面向更具消费能力和群体需求的市场格局已经完成,通过布局中高端领域并实现市场占领的策略,也从本质上再次印证了华为的中高端市场是多种因素的成功结合。在未来手机市场领域,华为在既有基础上领航产业前进并成为当前产业的领航者,这从目前来看已经正在成为事实。

(完)


作者:朱翊,科技自媒体、知名意见领袖。
微信:izhuyi
微信公号:zhuyiweixin

版权说明:在标注作者名称及出处情况下,欢迎转载本文且无须支付稿酬,亦无须征得本人同意,但切记标注作者名称及出处。

Tags:

星期二, 04月 12th, 2016 互联网 没有评论

从华为28年坚持技术探索,看Mate 8如何卡位高端

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中国智能手机厂商开始迈入白热化竞争阶段。一些手机厂商开始尝试高端路线,另外一些手机厂商则开始试水海外战略。不过,这些试图通过抬高售价定位高端,或者冒然进军海外的手机品牌中,除了华为、三星和苹果成功地卡位高端市场,其他的大部分手机厂商均在高端市场折戟沉沙。

华为、苹果和三星能卡位高端市场有多重因素。三星和苹果作为跨国公司本身就具有高端优势,华为从千元机林立的市场杀入中高端领域的做法,则更能代表中国手机的高端崛起之路。华为去年推出的Mate 7和今年推出的Mate 8,更是使中国智能手机通过精品产品策略赢得认可。

28年坚持初心:专注技术,打磨精品

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高端市场一直是众多厂商觊觎的目标,但大多手机厂商在高端路线竞相失败的缘由,几乎都和手机未能给用户带来认同感和品牌感有直接关系。一些手机厂商虽然为高端产品配置了一流的硬件,但在体验、技术和服务等方面的匮乏,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这些手机厂商的高端路线的失败。但是纵观苹果、三星和华为的高端路线,它们能成功的首要因素,即技术积累与坚持产品的初心。

华为以通讯起家,自成立迄今已超过28年,在数十年如一日的发展历程中,华为精于产品锤炼和技术攻坚,通过技术积累和专利优势,制造适合中国用户使用的智能手机,这在行业内无疑竞争优势。长达28年的不懈坚持,使华为奉献的产品更有诚意。

无论是去年火红一时的Mate 7,还是今年广受瞩目的Mate 8,华为长达28年的专注最终赢得了消费者和市场的认可和选择——在今年刚刚过去的双十一,华为在手机方面的销量完全赶超小米即是最好说明。

告别浮躁时代:回归本真,用专注心态布局市场

去年年中,华为在全国性的报刊上宣称向“布鞋院士”李小文先生学习。后来余承东在与媒体交流时表示,华为之所以提倡向李小文院士学习,原因就在于,李小文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不仅不受当前时代浮躁的影响,反而通过自身言行影响着整个科研界。这种精神正是华为所认同和企盼的坚持精神。这起全国性广告刊登后,大多数人重新认识了华为。

从华为在整个智能手机产业的发展方式可一窥端倪——在整个行业竞相宣传媒体炒作和低俗营销的情况下,华为不仅没有在这方面做任何尝试,甚至对一些厂商的碰瓷行为也一笑置之。如今,华为在全球设立了14个地区部、16个研究所、31个联合创新中心和45个培训中心,业务更是遍布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些成绩远远不是通过市场炒作和媒体营销而的来的。

正是因为始终坚持产品至上、技术先行的策略,华为才能在28年的发展历程中不跟风、不炒作,从而完成市场积累,获得大众认可。这方面的典型例证还表现在:几乎所有智能手机厂商均使用高通、MTK等第三方处理器的情况下,只有华为有实力研发海思处理器。如果华为在长达28年的发展过程中也跟风、也浮躁,那么就不可能会带来如今的成果。

高端成分水岭:Mate 8或引领行业迎新变局

根据媒体统计,华为手机去年整体出货量与小米趋近,而在今年的经营业绩中,华为手机第三季出货量以及达到2740万台,实现同比增长63%,其中双十一的完美表现也充分说明华为手机正在赶超其他竞争对手,以大幅增长趋势领跑未来。其中以Mate 8为代表的高端产品的出色表现,意味着华为在高端路线的策略已经得到市场认可,未来有望使市场占有率迈入新的台阶。

华为的这种表现也具有多方面的行业意义——除了能为其他智能手机厂商带来示范与借鉴之外,还能带动整个行业产业的革新和发展,这对于促进整个智能手机产业的良性竞争和有序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Mate 8作为华为在中高端市场推出的一款集合技术、设计等多重优势于一身的全新旗舰产品,其不仅代表了华为对市场和消费者的诚心,也意味着在其他智能手机竞相兵败高端市场的情况下,Mate 8有望成为高端领域的分水岭,从而重新划分中高端市场格局。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样的状况也或许意味着中国智能手机的全新变局。

我们且拭目以待。

(完)


作者:朱翊,科技自媒体、知名意见领袖。
微信:izhuyi
微信公号:zhuyiweixin

版权说明:在标注作者名称及出处情况下,欢迎转载本文且无须支付稿酬,亦无须征得本人同意,但切记标注作者名称及出处。

Tags:

星期五, 12月 18th, 2015 互联网 没有评论

产业升级:华为对中高端的执念

站在2015年的尾巴上,回顾华为手机在这一年的动作,不难发现其所坚持的两个重要方向:一个是将科技与时尚、文化、艺术、情感更加有机地融合起来,真正提升产品的品位、价值和消费者的认可度;另外一个则是进行产业升级,抢占中高端市场、实施精品战略。

在前一个方向上,华为此前曾与“VOGUE中国十周年”米兰庆典展开合作,之后在上月27日召开的“VOGUE中国十周年”上海盛典上,又与VOGUE实现了亲密接触。这些与时尚领域零距离的接触与互动方式,都使得华为正在一步一步将科技与时尚、潮流实现统一。而另外一个精品战略的路线,似乎更需要时间来慢慢证明。

情迷精品

中国市场拥有其他国际市场所不拥有的国情特征,在“用户基数大、市场需求广、单价消费低”的基本现状下,大量的智能手机借助移动互联网浪潮而生。通过四五年时间的发展历程,大量手机厂商通过低价、广铺货及市场营销的方式实现了发展,之后,一些厂商开始在竞争格局上试图尝试差异化,而一些手机厂商则另辟蹊径试水海外市场。

而就在其他厂商擦拳霍霍试图在手机市场继续靠“秀肌肉”取胜的时候,华为提出了精品战略。华为所倡导的精品战略并非即兴所想,而是直指产品竞争力的提升。真正在构建竞争和差异化发展方面,华为的核心也正是精品战略。

因为精品战略,不仅是坚持或态度,也将成为华为的新支点。

征战高端

苹果和三星历来追求精品和高端,前者用极致的用户体验和封闭的生态链构建了帝国,而后者虽然拥有技术与制造能力,但却呈现出日渐式微的颓废之势。这种情况,正好给大多中国智能手机厂商带来了启发与动力——它们看到了苹果走精品路线带来的机会,也看到了三星在高端领域持续式微带来的机会。因此,不少安卓厂商也相继进行高端产品的策略。

华为却在这个过程中别出心裁。华为的骨子里有精品的情结,但华为的路线却与“市场主流做法”等完全不同。早在这些手机厂商进军高端产品之前,华为就在精品战略方面迈出了切实性的一步:P6/P7的纤薄设计不仅享誉海外,在国内更是拥有大批量忠实粉丝;之后推出的主打商务定位的Mate 7,所引发的溢价抢购估计现在还有很多用户记忆犹新。而在即将逝去的2015年,华为倾力打造的另一款精品机型Mate 8,也将正式和消费者见面。这款“华为手机年度最重磅的旗舰产品”,还未露面就已聚焦无数关注的目光。

打造精品与发展高端不但不是对立,反而会相辅相成。华为以精品逐渐立足高端市场的稳健前行,也在情理之中。

竞争升级

在中国市场上的手机营销中,比拼参数方式是早期市场上获取消费者的第一要素。

在其他厂商竞相拼凑硬件,强调性价的情况下,华为更认同精品战略。对于华为来说,其自身在芯片研发、专利、海外渠道与产品品质等综合优势的情况下,精品战略已经成了势在必行的举措。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华为的这种选择是合乎自身情况的。就在不少其它新品滞销之际,积极走精品路线的华为却取得了成功。

另外,在整个手机市场逐渐趋于停滞增长甚至下滑的市场表现上,华为的这些精品机型在全球的热销,也从侧面说明了华为的精品策略是适当之选择。在即将正式上市的Mate 8机身上,这样的效应和市场表现也将逐步得到显现。

对于华为来说,主打高端市场追逐精品,这是必然选择。智能手机经过多年发展,越发理性和成熟的用户越加在意用户体验,因此单纯地比拼价格和参数的手机品牌,势必在满足用户需求方面需要跨越更高的台阶。而对于从一开始就有精品情结的华为来说,多年的技术与夯实的专利数量基础,都使得其在发展高端市场方面更有优势,目前的市场表现也充分证明了这点。

而对于华为的接下来动作,特别是新一代旗舰机型Mate 8的市场表现成绩,我们或可拭目以待。

(完)


作者:朱翊,科技自媒体、知名意见领袖。
微信:izhuyi
微信公号:zhuyiweixin


Tags:

星期三, 11月 18th, 2015 互联网 没有评论